继美国和欧盟相继发起对华光伏产品的反倾销以及反补贴调查之后,印度多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已多次向印度商会提交反倾销申诉书,对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美国或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进行反倾销调查。
仿佛是一夜之间,关于中国光伏企业可能遭遇全球“双反”围剿的言论纷至沓来,颇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味。
究竟印度的反倾销是否和美国与欧盟发起的“双反”动机一致?印度反倾销最终会否成立?
并非只针对中国光伏企业
不管是美国还是欧盟,也不管是反倾销还是反补贴,矛头都是直指在全球光伏界风头强劲的中国光伏企业,综合中国与美国以及欧盟之间在政治抑或经济方面或者竞争或者博弈的态势(当然也有合作的部分), 美国与欧盟的“双反”实质是国家或者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外加强国寻求能源独立的安全考虑。
反观印度,印度欲启动反倾销调查的对象绝非只有中国,而是囊括了世界上最主要的几个光伏电池以及组件的生产国家和地区-中国、台湾、美国以及马来西亚。可见反倾销是“全面开火”,而并非“定点发射”。2010年,在《尼赫鲁国家太阳能计划》出台之后,为保证计划的实施,印度于当年出台了《对并网发电的先进太阳能项目的政策指南》的政策。指南里明确包含了“买印度货”的条款。 该指南第二章节第五部分的“太阳能光伏项目选择标准”的第4条“本地自制”中强调: “尼赫鲁国家太阳能计划(NSM)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因此项目开发商应尽可能地使用印度本国制造的设备”。可见,从计划发展太阳能产业的开始,印度已经做好了通过发展太阳能产业来激励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决心。
第三产业强国,制造业弱国
在21世纪初期,印度的第三产业服务业逐渐取代第一产业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支柱。但是作为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却发展相对滞后。2001-2002年度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26.28%,第二产业占24.41%,第三产业占49.3%。作为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缺少了制造业的带动,印度的产业结构显得非常失衡。
2004年,以“经济改革之父”辛格为总理的新政府决定调整产业结构,以提高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当年9月,印度成立了“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委员会”,专职“确保制造业的快速及持续发展”,并及时向政府建议。该委员会2005年发布的“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中称,仅仅是为了保持目前7%的失业率水平,印度每年就需要在农业以外创造700-800万个就业岗位。未来20年内预计将有数百万印度人离开低增长的农业领域,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是惟一能够实现如此多就业机会的渠道,制造业的兴起每年就能新增近250万份的工作。2010年,印度设立了“全国制造业竞争力理事会”,全面指导印度制造业的改革。印度财长奇丹巴拉姆并在财年预算中,大幅降低制造业领域的税收比率,为追赶中国制造业创造条件。
“反倾销”调查如剑在鞘
如前文所述,印度在发展光伏产业之初,已经带有浓厚的地方保护色彩。而立志发展本国制造业的决心,更让这场“反倾销”之战显得顺理成章。
反观印度本国的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本地组件生产厂家在产能上根本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按当前印度光伏组件制造厂的有效总产能为1GW, 而国内对光伏组件产品的年度市场需求则为1.5-2GW左右。印度的制造型企业因起步较晚,整体竞争力不强,在生产管理以及质量管理上,还无法与国外光伏厂家平分秋色。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在所有的光伏组件生产商排名榜上,只有一家印度厂商INDOSOLAR能与国际厂商齐名,然而其市场占有率也只有1%。 可以说,要自家企业能够独挡一面、撑起印度国内光伏市场需求的一片天为时尚早。
综上所述,印度发展本国制造业的决心拳拳可表,其在发展光伏行业伊始也毫不掩饰这种主观意愿,但是现实的情况却让印度在进行反倾销的时机上不得不斟酌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