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电网》杂志报道,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主任孙吉昌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电网积极推进“户户通电”工程建设,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
《国家电网》: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区域内无电人口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在此次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过程中,公司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孙吉昌:早在2011年时,国家电网公司就制定了“十二五”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方案。随着地方电力企业的上划,公司供电区域面积增大,供电人口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国家对牧区启动了牧民安居工程,我们之前制定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方案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为了将中央要求落到实处,彻底解决无电人口用电的问题,今年3月以来,公司组织41个地市公司、188个县公司,历时3个多月,对1867个乡、8319个村逐户摸查无电人口,确保不遗漏一村一户,并与市、县、乡(镇)政府部门和村委会进行了确认。从本次摸底情况来看,截至2012年年底,公司经营区的四川、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东部、山西等地区尚存在59.7万无电户、252.7万无电人口。今年6月,公司与无电人口较集中的四川、青海、新疆、西藏、甘肃5省(自治区)政府签订了共同加快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协议,明确了双方责任。其中,公司负责解决42.9万无电户、176万无电人口的通电问题,其余由相关发电集团及新能源企业采取光伏分散供电方式实现通电。
为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国家电网公司及各相关省公司均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发展、财务、物资、农电、基建、安监、审计、监察等部门协调统一、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程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共同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公司党组专门研究决定,优先满足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投资需求,在今年已安排投资28.9亿元基础上,调增了年度投资计划45.2亿元,争取早解决、多解决无电人口的通电问题。
二是加强工程协调管控。建立了安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加大质量监管力度,从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制定了定期分析和通报制度,每月统计分析工程进度,加强对工程进度的督促,并采取定期通报方式,总结各相关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及时召开视频会,听取各省公司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关键节点的管控,及时解决省公司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并加大对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的考核力度,促进相关省公司更好地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
三是加快工程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早解决、多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将原规划2014年或2015年建设的部分工程提前到2013年或2014年实施,要求各单位倒排工期,争取2014年基本完成电网延伸方式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建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绿色通道,根据工程建设工作需要,及时安排投资调增、物资招标等工作,优先保障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供应。
四是重点帮扶西藏电力建设。
《国家电网》: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全部无电人口用上电”,公司要求争取在2014年底前基本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公司是怎样分阶段安排部署各项工作的?
孙吉昌:目前,公司经营区内无电人口均处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无电地区通电任务非常艰巨。公司在2011?2012年已投入40.3亿元,为15万无电户、63万无电人口通上电的基础上,后三年再安排投资248.6亿元(含昌都联网69.9亿元),用于解决经营区内42.9万无电户、176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规划建设220千伏变电站4座、线路155公里,110千伏变电站42座、线路2916公里,35千伏变电站231座、线路8285公里,10千伏配变13701台、线路27332公里,低压线路35572公里。
2013年,计划解决经营区内14.89万无电户、61.24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规划建设110千伏变电站13座、线路1186公里,35千伏变电站124座、线路4645公里,10千伏配变5486台、线路10915公里,低压线路11790公里。
2014年,计划解决经营区内28.01万无电户、114.76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规划建设220千伏变电站4座、线路155公里,110千伏变电站29座、线路1730公里,35千伏变电站107座、线路3640公里,10千伏配变8215台、线路16417公里,低压线路23782公里。
《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以大电网延伸供电为主,分散电源就地供电为辅”的方案以全面解决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问题,从目前推进的情况看,我们面临怎样的困难?
孙吉昌:目前未用上电的人口所处的自然条件更恶劣、居住更加偏远分散,距离电网远,交通条件差、运输困难。
一是工程实施难度大。在西藏,未通电地区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且道路不通。比如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处于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架设线路要翻越高山,道路不通,运输靠牦牛运、马帮驮、人肩扛,施工条件异常艰苦。
有些地方施工周期短,年均5个月左右。比如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恰尔隆乡,地处偏远,远离电网,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峡谷内,全年无霜期仅为110天左右。乡政府离县城210公里,距离下坂地水电站101公里。交通条件况极为恶劣。
二是工程造价高。由于无电地区距离大电网更远,需要采取更高电压等级(220千伏)输变电工程进行远距离通电,后三年户均通电成本达到4.2万元(不含川藏联网等工程),比“十一五”户均投资翻了两番。比如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乌鲁克恰提乡通电工程,总投资6578万元,解决867户、3576人的用电问题,户均投资为7.59万元/户。
再比如四川若尔盖包座乡俄若村卡美寨。该寨距离县城110多公里,47户、249人用不上电。解决该寨的用电问题需要从邻近的九寨县接引电源,建设15.6公里10千伏线路及相应设施,总投资393.55万元,户均投资8.37万元,仅供电部分的投资就与农村建房的成本相当。
三是工程建成后运行维护成本高。目前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的藏区及新疆南部地区,海拔高,地广人稀,服务半径大,地区人均用电量很小,工程建成后设备运行效率极低,维护成本很高,当地供电企业经营状况普遍较为困难。比如四川阿坝地区若尔盖县供电公司供电区域面积10640平方公里,供电人口7.34万人,2012年售电量只有3458万千瓦时,亏损168万元。很多用电客户处在高海拔、地势险的地方,加之居住分散及偏远,给电力建设和后期的运行维护带来诸多问题。
《国家电网》:公司要求争取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任务,可见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解决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您怎样看待这项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孙吉昌:根据测算,由电网延伸实现通电的户均投资达到4万元,按照年利息5%计算,仅利息就要2000元/户。通电的农牧民家庭年用电量通常在一两百千瓦时,电费也就100多元,即使按1千瓦时电一角钱的价差,也就20多元钱,这点钱连维护的人工成本都不够。看待无电地区户户通电的作用和意义,需要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待。
党中央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没有实现全部农牧民用上电的目标,就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率先实施户户通电。
电力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客观需要。同时,通电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电力保障。实现无电地区户户通电,有利于党的政策和致富信息在偏远地区迅速传播,对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培育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加强通电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