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位于港湾桥附近一栋居民楼楼顶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安装上了可计量输电量的双向电表,开始正式发电。这是东北地区首个并入传统电网的分布式家庭光伏电站。
受欧美对我国光伏产业实施“双反”调查的影响,国内光伏产业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扭转困局,去年11月国家电网历史性地出台《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地市或县级电网企业开始接受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业主的并网申请。政策出台后,我市光伏电站“发烧友”冯先生立即联系光伏组建生产企业,投资20余万元在自家屋顶建起了一个装机容量为8KW的小型光伏电站,昨日,电站建设完毕,供电部门的外部线路也改造完成,在供电部门正式为光伏电站安装上专用计量电表后,光伏电站所发的电在满足冯先生自用后,余电得以顺利输送入传统电网。
记者在冯先生家中看到,电灯、电冰箱、电视等家用电器正常运转,电力全部由自家楼顶的光伏电站提供。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冯先生家的电站每小时可以发电8千瓦/时,按每天光照5小时计算,可发电40千瓦/时,一个月就是1200千瓦/时,冯先生家目前每月的用电量大约在600千瓦/时左右,这样每个月电站在满足自用后,还可以将剩余的600千瓦/时卖给电网。
尽管我市首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得以顺利并网发电,但业内人士分析称,其象征意义恐怕大于实际意义。目前,国家关于鼓励光伏发电的正式补贴电价尚未出台,类似于冯先生家的分布式电站输送给电网的电能价格也未明确。今年3月,发改委曾出台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的意见稿,辽宁地区被划分为3类能源区域,其光伏上网电价可能为每千瓦/时0.95元,按照这一标准计算,冯先生的电站在运转良好的情况下,每月可从电网获得近600元电费,再算上不用从电网购电省下的300元电费,每月收益为900元,一年为1万元左右。但要想收回全部投资成本,至少需要20年。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显然会把大多数家庭拒绝在光伏发电门外。只有让光伏发电在整个社会电力消耗的主要环节工商业领域推广,促进光伏产业发展,推动社会能源结构转型才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