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杂志精选 > 正文
福建光伏,寻找突围之路
发布时间:2012-07-31     来源: 《 光伏产业观察》杂志
本文摘要: "根据美国商务部5月份宣布的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反倾销税初裁结果,我们公司要想把产品卖到美国,除了要缴3月份初裁的2 9%~4 73


  "根据美国商务部5月份宣布的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反倾销税初裁结果,我们公司要想把产品卖到美国,除了要缴3月份初裁的2.9%~4.73%的反补贴税,现在还要再缴31%的反倾销税,将完全失去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6月8日,福建光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善明曾对媒体表示。

  福建光隆公司是福建省内较早从事光伏产品开发与推广的企业之一,产品包括太阳能蓄电池等,七成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据统计,目前福建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有近200家,90%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

  "近几年来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如去年德国、意大利等国大幅削减光伏产业补贴导致需求下降,再加上美国反倾销,这些都让光伏企业出口受阻,企业日子普遍不好过。"在福建经营光伏组件出口生意多年的戴先生说。

  福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2月以来,福建太阳能电池出口持续处于负增长。作为福建光伏产业的重镇,泉州地区南安市聚集着超过百家光伏企业。这些企业都曾风光一时,现在因多晶硅市场的萧条而陷入了困境。"'双反'将引发连锁效应,规模不大、产能不高的泉州光伏企业或将受到冲击。"福建泉州豪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文须说。

  内忧外患,压力重重

  福建光伏产业自2008年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记者发现,在福建光伏产业重镇南安市,许多曾经辉煌的光伏企业如今陷入低迷。"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90%依赖出口,国外打个喷嚏,我们就感冒了!"南安一家三晶硅制品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光伏市场需求下降,这对福建光伏产业造成重创。福州海关的数据显示,福建太阳能电池出口自去年2月以来持续处于负增长状态。

  外部市场低迷,国内市场依然不振,"一直在努力地开拓国内市场,却难以取得成效。"一家光伏企业的老板告诉记者,国内市场的需求空间虽然很大,但没有发展起来,特别是国家还没有把太阳能发电真正并入电网,很难大面积推广。

  一方面受终端需求抑制,另一方面成本提高,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加速,使得多晶硅生产企业利润下滑。据了解,原始多晶硅由2008年10月最高峰时期的300美元~400美元/公斤下降至目前的20美元~30美元/公斤,其行情价加速破底,使不少前期大量囤货的企业背负了巨大的成本压力。而光伏产业技术更新脚步加快,也迫使原有的产品面临被淘汰的局面,使多晶硅成品价格下跌愈演愈烈。

  "对出口依赖大,企业自身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国外市场一旦有波动,企业就惴惴不安。"福建省光电行业协会的有关人士分析说。

  政策优惠不够明朗

  有专家认为,在资源日趋匮乏,可再生能源逐步为人所重视的今天,光伏产业前景依然被看好,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那么,靠什么来复兴光伏产业呢?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产业对政策支持依赖性很高,目前国家对光伏产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但不够明朗,缺少具体的细节指导,使其缺乏可操作性。

  以南安为例,据南安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有政策对于企业重大的投资、增资项目或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在安排贷款贴息业务时给予优先扶持,但实际上许多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风险持不乐观态度,在贷款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而近期的信贷利率调整给南安光伏企业也带来了巨大压力。

  此外,由于目前相关的电网调度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很缺乏,使得电力部门不愿接受光伏发电上网。据介绍,我国已建成的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都处于试验性并网状态,不允许光伏电力通过电力变压器向高压电网反送电,只允许在低压侧自发自用,严重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发展。

  倒逼行业洗牌

  自2005年起,中国开始大力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也纷纷从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光伏项目给予支持,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论证,光伏企业遍地开花,中国太阳能光伏的产能目前已经超过全世界需求的60%。

  福建是发展光伏产业较早的省份,硅矿资源丰富,产量约占全国的9.4%,占世界产量的6.7%,是国内乃至世界上品位、纯度最高的矿区之一,这为较低成本获取多晶硅原材料提供充足的资源储备。早在2007年,福建省就制定了《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为第一个出台此类政策的省份。2008年,福建光伏产业的产值突破了100亿元,发展规模跃居全国前列。目前,福建省从事该产业的企业近200家,产品90%出口欧美等地。

  光伏产业被视为阳光产业,前景看好。然而,一哄而上的盲目扩张使该产业陷入恶性竞争中。据相关调研机构调查,2012年光伏行业总产能将达到66GW,而市场到2020年的预期需求也仅为50GW,竞争激烈。

  专家指出,这种状况势必倒逼行业洗牌,促进产品和市场结构调整。"产能小、技术落后、资金少的企业在危机冲击下,只能转行或整合。"

  寻找突围之路

  "福建光伏产业的最大不足就是缺乏核心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专家指出,光伏产业突围之路还很长。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建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比较完整,上游有多晶硅生产企业、硅片生产商,中下游则有阳光大地等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在困境面前,如果能进一步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光伏产业才有可能得以突破重围,健康发展。

  "仅福建省每年的公用照明需求就达300亿元,民用照明需求也在200亿元至300亿元之间,省内的市场足以让LED产业稳健发展。"许多光伏企业的负责人认为,中国才是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只是目前还没有发展起来。

  "除美国外,企业应高度关注欧盟'双反'申请进展,因为欧洲是我市光伏产品出口最重要的市场。"泉州市外经贸局相关人士提醒:"从长远来看,国内才是全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在当前的情况下,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也不失为一步好棋。"

  面对光伏市场的阵阵寒风,竞争不如"竞合"已成为许多光伏企业的一致观点。通过努力,泉州光伏产业链上的企业正日趋完整,上游的多晶硅生产企业、硅片生产商、中下游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都可以加强合作,联手开拓市场,提升泉州光伏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此次'双反'主要针对大陆企业,不包括台湾地区的光伏企业。因此企业不妨从台湾购买太阳能电池,在大陆加工后出口到美国。"吴善明认为,大陆光伏企业可以"曲线入美"。

  事实上,近几年来,福建有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推进福建太阳能光伏企业与台湾企业的对接。福建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台湾光电信息产业拥有先进的制造技术、管理经验和成熟市场。而福建目前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矿山开采、粗晶冶炼、精制提纯、晶体制作、硅片切割、扩散印刷、组件封装等。同时,打造光伏产业核心技术也是众多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相互合作,将会带来双赢的局面。

  "我们还可以更多地关注国内市场。"福建泰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泰山认为。近年来,国内的光伏市场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从2010年以前的光伏装机占比微不足道,到2011年升至全球第三,可以看出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政策层面上,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之此前讨论通过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研究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都是为光伏企业雪中送炭。"上有国家新政策的出台,下有国内的广袤市场,这对于泉州LED行业来说是发展的最好时机。"黄泰山表示。

  占领光伏技术制高点

  "危机背后往往蕴藏着巨大机遇。对福建光伏产业多晶硅生产企业来说尤其如此,未来商机无限。"能源专家、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说。

  "福建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多晶硅,并占领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制高点。"朱四海说。

  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高纯多晶硅提炼(纯度要达6N,即纯度为99.9999%)为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此核心技术长期掌控在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手中,并形成技术封锁、市场垄断状况。因此中国虽然是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但基础原材料多晶硅的供应却在国外。2010年全球多晶硅产量约16万吨,中国产量仅4.5万吨,供应能力远远落后于需求,有近半数的缺口。

  目前,福建省还不能规模化生产太阳能级硅材料,多晶硅材料均由省外国外采购。2010年福建多晶硅产量614吨,仅占全国的0.14%,世界的0.04%。

"但福建具有发展太阳能级硅材料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朱四海说,福建硅矿资源丰富,是国内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