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全面分析了我国光伏产业技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和不足,指明了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发展目标和路线,对我国从光伏大国走向光伏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十年来,得益于欧洲对光伏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由此产生的庞大市场需求,也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更得益于我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我国的光伏制造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光伏制造大国:据统计,2011年全球十大太阳能电池厂商中中国大陆和台湾厂商占据其中的8家,其中,中国大陆共有5家,分别是晶奥、尚德、英利、天合光能和阿特斯阳光电力;而我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更是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高居世界第一。然而,跟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一样,在这些光鲜外表的背后,我国光伏产业一直有个致命的硬伤——缺乏核心技术。故而,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光伏制造大国,但是,还远远称不上是光伏强国。而要突破这一困境,发展先进光伏科技,掌握核心技术就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必然选择;这需要政府、企业加大对光伏科技的投入,需要千千万万的从业者及科研人员的努力。《规划》的出台是我国从光伏大国走向光伏强国所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最具鼓励性和重要性的一步,为我国从光伏大国走向光伏强国指明了方向。
我国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与国外的差距是明显的。纵观整个光伏产业链条,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材料、生产装备、光伏系统及配套的测试技术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距,而在组件方面差距相对较小。在材料方面,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多晶硅生产工艺研发及装备制造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综合利用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而一些关键配套材料,如银浆、银铝浆材料、TPT背板材料、EVA封装材料等则基本是空白,还需要大量进口。在生产装备方面,晶体硅电池用的高档设备仍需进口,如高纯多晶硅生产的氢化炉、四氯化硅闭环回收装置、大尺寸(如450kg以上)铸锭炉、多线切割机、PECVD镀膜设备、自动丝网印刷机、全自动电池焊接机等。一些关键通用装备,特别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水平(包括制造设备)与国外差距很大。在光伏系统方面,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特别是光热电站、智能电网、光伏直流并网系统等光伏大规模利用的一些关键设备及并网技术方面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处于空白状态。而配套的测试服务及技术等我国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测试方法和技术则基本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中。
目前,我国已经是光伏制造大国,具备雄厚的基础;然而,要想进一步成为光伏强国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掌握最前沿的技术,这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加大研发规划和投入。任何国家的任何产业要从大做到强,都需要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撑,而技术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具备竞争力,才能掌握话语权;只有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才会有持续创造新产品、降低产品成本的能力,才具有持续生存发展的可能。而每一项产业科技的发展,都需要有基础研究的积累和应用研究的突破,二者缺一不可。这需要集合政府、行业、企业等各种力量来共同推进和完成,如果仅靠某一企业或者某一产业自身的投入和研究是很困难或是不可能的。一方面,产业的基础性研究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这对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因此更适合由具有以公共利益为目的,能够聚集更强大力量的政府来完成。基础研究需要长时间不计成本的投入,可由政府协调高校、科研机构来开展和进行,以期能够在理论和技术层面突破,为应用性研究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应用性的研究具有更易出成果、周期性短、直面市场的特点,更适合行业企业来完成。一些小型的、投入较小的或者具有鲜明企业特性的技术则交给各个企业进行研究,而一些具有行业特性或者大型的通用技术则可以有行业组织组织企业或者由几家企业联合进行研究,也可以由企业与科研机构或高校来共同完成。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立体的、分工明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研发体系,这样产业的发展才能得到有效的支撑,产业才有可能从大走到强。就以我国光伏产业来说,一些新型材料、智能电网技术等理论性、基础性强的研究,还有一些通用的制备技术及前沿性技术可以由政府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来完成;而镀膜设备、自动丝网印刷机等制造设备和制造技术则可由行业或企业来完成。这样,政府、企业将共同搭建一个涉及光伏全产业链条的技术研发体系,将更快的促进我国光伏科技的发展,更好的使我国光伏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让我国更快的成为光伏强国。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企业正经历自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也面临着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技术水平、发展壮大的机遇,《规划》的出台则加大了这一历史机遇。光伏企业如何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将是我国从光伏大国走向光伏强国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