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受阻、内需不振:我国光伏究竟怎么了?
发布时间:2012-12-11     来源: 荆楚网
本文摘要:受产能过剩、双反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光伏产品出口严重受阻,扩大国内市场成为摆脱困境的一条新路径。然而内需却欲振不能。 聚焦...

  受“产能过剩”、“双反”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光伏产品出口严重受阻,扩大国内市场成为摆脱困境的一条新路径。然而内需却欲振不能。

    聚焦湖北省光伏发电,尴尬同样存在。光伏发电到底怎么了?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与调查。

    现象:投入40万日收益1万多

    11月16日,霏霏霪雨中,记者来到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楼顶。60块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分五行排列,面南斜立在一百来平方米的屋面上,接受雨水的冲刷。3年前,学校利用“985工程”科研经费,投资40多万元建设了这个小型光伏电站,总容量10.5千瓦,相当于两三户人家的用电功率。光照充沛时,光能经太阳能电池板转化为电能,再经逆变器以交流电的形式输出,一天最多能发电40千瓦时(一千瓦时=一度电)左右,供整栋大楼使用。

    记者从监控系统上看到,光伏电站累计发电11242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6745.2千克。

    光伏发电站的效率有多高?该学院讲师刘飞调出两组监测数据:11日光棍节,天气晴好,光照强度在中午达到峰值748瓦每平方米,电站累计发电30.2度;15日,大雨瓢泼,光照强度最高为172瓦每平方米,累计发电1.7度电。16日当天,直至上午10点47分,电站发电量仍然是0度。

    刘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目前1元每度的上网电价,系统安装至今不过产生了1万多元的效益,而电池板的使用年限只有20—25年,逆变器则更短。对于多数用户而言,使用零投入的0.59元每度的电网供电,仍是最优选择。

    趋势:大型光伏电站是主流

    相比武汉大学的小型发电站,我省在建和已建成的发电站多为兆瓦级示范工程。

    省发改委介绍,我省经核准已建成的光伏电站共有8个,例如建在武汉火车站屋顶上的2.2兆瓦发电站、武汉国际博览中心10兆瓦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BIPV)电站等。大型电站选址、并网更为合理方便,具有规模效应;自家安装光伏电站,不仅不划算,并网也会遇到障碍。

    刘飞介绍,太阳能具有间歇性,光伏发电量受光照的影响。光伏发电一旦达到一定的规模,其不稳定性就会对电网造成冲击,这一技术目前尚未突破。因此,国家电网不希望众多小的不可控电源接入电网。

 据了解,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西藏,全年日照3200-3300小时,年太阳辐射量1860-2330千瓦时/平方米;湖北地处长江中下游,夏多阴雨,秋冬季太阳能资源较好,全年日照1400-2200小时,年辐射量1160-1390千瓦时/平方米。业内人士表示,我省在利用太阳能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同样多的资金投在西藏,能产出两倍于湖北的经济效益。

    在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一期3兆瓦容量的光伏发电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3703.78万元,国家补贴约1100万元。按照全年1000小时的光照计算,该项目一年可发电300万度。

    湖北能源集团花山生态新城光伏发电分公司副经理管迎春坦言,按照目前0.478元每度的上网电价,企业很难盈利。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投资建设先行先试示范区,可以推动国内光伏电站的发展,为今后光伏发电的建设运营培养人才。

    反思:应坚持产业经营的思路

    说起德国的光伏应用,珈伟太阳能武汉有限公司生产经理王向东很是羡慕。在光伏产业遭遇寒流前,珈伟曾是湖北省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每年有5000多万元产品出口欧美,占到湖北省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95%。目前,珈伟已停止接受海外订单,把目标转向国内市场,与国内工程公司建立联系。

    据王向东介绍,德国自1997年开始实施“百万屋顶计划”,目前覆盖率已达到40%。为鼓励居民安装光伏组件,德国政府曾一度给予70%的补贴。近年来由于经济下滑,补贴额度下降到30%左右,但仍然会提供低息贷款。“如同空调、热水器,光伏组件摆在超市里供居民选购。一个电话就有专人负责上门安装。”王向东说,“可以说,德国居民安装太阳能基本上不花什么钱。而国内,大量补贴给了生产厂商,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和行业的无序竞争。”

    王向东直言,光伏产业终究是一个产业,必须以产业营运的思路去经营,而不是为了推动而推动。

    对于发展阳光经济,刘飞也有他自己的看法。“受限于国情和技术,我们只能选择最经济的能源。太阳能目前只能作为后备电源,短期内难以取代火电、水电成为主力电源。”刘飞说,“但对于偏远地区而言,建小型光伏电站仍然好于拉电缆。加大技术革新,提高光电转化效率、降低成本仍是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