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重兵压境”之下,行业人人自危。
一位富士康人士透露说,郭台铭最初在大陆的意向合作者其实是英利绿色能源,双方在今年初曾进行过几次密谈,就合作的方向及规模等都做了详细的讨论,不过最终无果而终。原因是,英利方面希望富士康只做贴牌代工,一如它原来的业务,而富士康则坚持要求拥有自身品牌。“英利有些忌讳富士康,担心无意中引狼入室,培养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英利的想法显然代表了多数电池组件厂的想法。常州天合一位人士对记者分析,富士康最大的两个优势,一是劳动力管理能力,它能够把近十万的工人管理起来,而后把成本降到最低;二是巨大的采购量将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方面的成本,“它的到来对国内的光伏组件厂绝对是威胁。”
2011年以来,光伏行业陷入低谷,众多企业陷入亏损泥潭,日子难熬。2011年第三季度,晶澳太阳能毛利从2010年同期的22.5%降到-4.3%,而第三季度,无锡尚德的毛利润由2010年的17.9%放缓至13.3%。
不过有着代工之王称号的富士康虽有苹果等这样的大客户,但日子其实更难熬。财报显示,富士康第三季毛利润率5.6%,还不及无锡尚德的一半。一位业内人士说,“光伏行业行情糟糕,利润低下,但在富士康看来,仍远比其原先的代工业务更有利可图。”
上述富士康人士表示,郭台铭并不希望利用其规模优势大打价格战,这样做无疑是重蹈覆辙,郭希望光伏可以成为富士康一个自主品牌的新尝试和一个利润较高的来源。“目前希望的利润是在15%左右,要高于目前国内企业的平均水准。”
虽然未来富士康最初400MW的产能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微乎其微,据透露,未来富士康的目标为5~6GW,也就是超过目前行业前两大巨头晶澳和尚德的产能总和。或许新进入者对行业真正的影响还在于全部产能的释放。
上述晶澳人士就认为富士康的进入,将导致目前处于困境中的一批中小企业死亡,也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一场巨变,“四巨头的座次表将重新排列,在价格战面前,如果有的巨头支撑不住的话,就有可能被收购了。”
而常州天华新能源公司总裁谢潇拓则认为,四巨头这些年积累下来,各有优势和技术储备,富士康短时间内无法超越。从目前来看,富士康的千亿计划将分批进行,目前的盐城项目也只是小规模试水,短期内对市场冲击不会太大,“而且按照我国2020年50GW的装机容量来说,未来几年国内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完全容得下一个富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