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双反调查或致中国光伏损失超百亿
发布时间:2011-11-16     来源: 网易财经
本文摘要:11月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这是美国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首次发...

  美国光伏企业提出“双反”调查的表面原因是,中国一些光伏企业以超低价出售多晶硅光伏电池等产品,倾销幅度超过100%。美国人认为,由于中国光伏组件价格过低,美国流失了数以千计的工作机会。同时,美国企业还认为中国政府向国内生产企业提供大量的非法补贴,补贴内容包括供应链补贴、设置贸易壁垒等。

  11月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据了解,本次“双反”调查涉及的中国光伏企业多达75家,基本将国内有一定规模的光伏企业一网打尽。

  目前,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14家中国光伏企业也将联合抗辩美国“双反”,并委托美国盛德律师事务所为代理应辩事宜。

  德国公司或为幕后推手

  此次美国7家“挑事”公司的领头羊Solar World,是德国最大光伏公司的美国分公司。这家公司是一家纯正的德国公司,同时也是德国最大的光伏公司。

  据媒体报道,在11月8日的听证会中,由SolarWorld公司牵头提起申诉,成员仅为7家美国光伏企业的的太阳能制造联盟(CASM),遭遇了由9200个美国光伏员工的25个集团及公司组成的平价太阳能联盟(CASE)的反对,CASE认为,“此种申诉的进行将抑制美国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发展与可持续性”。

  不过,11月9日,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正式进入立案程序,说明Solar World等七家公司得到商务部的支持。

  其实,中德宿怨已久,美国或许只是个开头。2007年,德国本土生产的光伏组件为875兆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5%),仅能满足德国安装需求的67.3%,其余大量的组件需要从国外进口,而那一年,正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崛起元年,德国的组件缺口对推动中国光伏业的急速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光伏组件生产商)在2007年的年产量是其在2002年的54倍。

  在2007年,德国光伏组件产能占全球第一的地位,仅在一年之后的2008年,即被中国同行超越。2008年在中国光伏业崛起之后,德国更是一年不如一年。

  在2009年,德国光伏巨头Q-Cells当年一季度销售额下降17%,二季度税前亏损6200万欧元,并计划关闭数条生产线,当时Q-CellsSE的总裁指责中国产品的价格处于“倾销的边缘”,从而直接导致当年9月中国遭到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太阳能公司发起的申请对之出口进行反倾销调查的行动,这是中国光伏业第一次遭遇贸易保护性质的行为。

  显而易见,德国光伏企业与中国在贸易摩擦上的积怨早就存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