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光伏:中国近半停产 美国贸易争端 欧洲安装高潮
发布时间:2011-11-09     来源: 中国能源报
本文摘要:今年的光伏市场格外的不消停。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进行的如火如荼;多晶硅价格低于生产成本,造成国内生产企业相继停产;电池组...

  外资强企虎视眈眈

  近日,多晶硅行业后起之秀,韩国的OCI硅料生产企业宣布生产成本已降到20美元/公斤,并将在2012年将建成10GW生产产能的消息令业界震惊不已,其竞争实力不容小觑。

  据业内人士分析,韩国在光伏产业链上并没有下游产业,OCI企业未来发展目标无疑将锁定未来光伏市场最大的应用市场——中国。由于其把握产业链的最前端硅料的生产,一旦进入中国市场,将对中国的多晶硅产业链带来很大的冲击,不仅将加剧中国多晶硅产业的快速洗牌,也必然迫使中国的光伏发展形成依赖韩国多晶硅的局面,国外从来也没有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光伏应用市场。

  面对来势汹汹的外资企业,中国多晶硅企业必须进行快速整合,提高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来应对不可避免的挑战。

  光伏组件企业只剩等待

  多晶硅价格的下跌,从积极的一面分析,可以加速光伏上网成本的下降,早日实现平价上网,但也导致了很多企业有可能看不到光伏的春天。

  目前,单晶硅片销售价格在7元/片左右,每片单晶硅亏1元-1.5元。从各公司的公布的季度报表也可以看出,光伏组件企业利润缩水严重,毛利率仅在10%左右。

  对于何时市场才能有所起色,供需平衡才能实现?很多企业给不出答案,只能继续消极观望。

  “大家都在观望,都不知道怎么办?也许等欧债危机稍微明朗一些吧。最快预计是在明年的5、6月份。”一些企业表示。

  “欧债危机已经严重打击了中国的光伏企业,美国‘双反’欲再制裁中国光伏市场,征收所谓的惩罚关税,不要说征收100%惩罚,就是20%,中国光伏企业都将万劫不复。”

  “现在除了等,没有别的办法。”一家电池组件企业表示,“就算死,也要死在最后一批。”

  组件企业的集体沉默,预示着整个行业将在这种徘徊状态下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同时也透露出目前电池组件的价格还没有像多晶硅环节触到企业生命线上,但似乎仍逃不脱“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的结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