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是今年三晋大地上最热的词汇。
在能源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山西开始引进光伏项目,发展光伏产业。近期不仅动作频频,且成果颇丰。
8月29日,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三晋黎城光伏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同期引进了由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的3万吨产能、总投资额达110亿元的多晶硅项目;9月16日,富士康集团与香港协鑫集团联手入驻大同,宣布投资900亿元打造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项目,而后者旗下的上市公司保利协鑫亦为全球多晶硅巨头。
业内人士称,山西在发展光伏产业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但也需制定合理规划以推动产业理性发展,并在提高核心技术水平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上做文章。
双赢“交易”?
对于山西与前来投资的企业,这种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合作堪称双赢“交易”。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认为,前述两个项目落地山西为其带来超过1000亿元的投资额,并将形成积极的拉动作用,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山西,这将有助于该省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生产基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此外,光伏项目的进入和发展有利于促进山西能源的多样化发展,带动其从“煤炭大省”向“能源大省”转变。
而前述两个投资企业,也有在山西投建光伏项目的充分理由。
山西省一家地方媒体近期发表文章称,山西省发展光伏产业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如原材料优势,高纯度硅作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基础材料,是从石英砂中提取的,我省具有充裕的优质石英砂原料,能提供丰富、质优、价低的原材料。还有能源优势,作为能源大省,全省发电装机容量可确保光伏产业用电需求。”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看来,山西煤炭能源丰富,可通过“资源换项目”,吸引外地企业在当地投资置业。而这对当前处于产业寒冬、面临资金链断裂之虞的光伏企业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萧函亦指出,国内人力资源成本的变化促使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亟需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加大向“科技鸿海”的转变,而进军光伏产业正是其转型的重要一步。“同时富士康具有雄厚的电子工业制造技术,而保利协鑫在多晶硅业务方面具备领先地位,两者的合作具备良好的互补。”萧函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对于被媒体盛传的无锡尚德通过控股公司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在山西长治投建3万吨产能多晶硅项目的说法,本报记者向尚德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求证。该负责人表示,尚德已经退出亚洲硅业,双方已没有任何关系,尚德在山西也没有投建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