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于高歌猛进的新能源光伏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却迎来“跌声一片”,出货量及产品价格双双走低。究其原因,光伏市场已进入“供远大于求”的买方时代,产
业洗牌猛然启动。认清供需关系的迅速逆转的成因,把握产业发展规律,无疑是地方政府制定招商政策、业内企业谋划发展策略的根本依据。
供需关系快速切换带动洗牌
从2010年到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一次巨幅波动。
整个2010年,因市场求旺盛,中国光伏产业超高速扩张。德国权威光伏杂志PhotonInternational统计,中国2010年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3吉瓦,比2009年增长173%。
然而,光伏组件至今还是一个依靠政府电价补贴才具有商用价值的产品。正是欧美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热情,才以政府被贴培育出了当地的商业应用,使得中国
95%的光伏组件找到了出口市场。光伏产业总的来说是一种政策控制下的市场经济,因此它会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政策导向的影响,其二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
进入2011年,3月份,去年最大的光伏需求增加国意大利突然放弃固有的光伏电价补贴机制,不再对电价补贴进行明确,这极大地提高了光伏电站建设的不确定性。
此外,欧洲主要光伏发电国家市场如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相继减少了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增速最快的国家市场之一捷克更是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其国内泡沫式光伏电站投资的“惩罚方案”,该方案包括征收26%的“太阳能税”。
福能集团FireEnergy是欧洲最大的光伏分销商之一。该集团CEO刘佳勇介绍,从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全年,市场的状况一直都是安装商和下级分销商不断催货,厂商加工赶班生产。但是从2010年年末开始,公司开始出现库存堆积的情况。
然而,去年由于市场火爆,全球大多数光伏制造商都大规模地扩展产能,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供远大于求”的实际局面。
综合多家国际光伏咨询公司的调查分析,今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将大幅上涨80%至50吉瓦,而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与去年持平,约为21吉瓦。
去年,光伏组件价格呈现先稳后升的态势,一直维持在1.5-2欧元/瓦,而今年一开年,价格便开始掉头急转直下。根据行业网站EnergyTrend6月1日公布的调查,目前光伏电池的平均成交价已经跌破每瓦0.9美元,最低甚至到每瓦0.8美元,且下游厂商要求降价的压力仍未停歇。3月初,随着意大利光伏补贴政策出现变动,到达欧洲的部分中国光伏组件厂商产品遭到欧洲客户的集体退货,并且被要求降价3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2011年业内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必然激化,价格战将是其是主要的表现手段,行业洗牌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