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2日的会议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受日本核事故影响,中国将调整未来非化石能源的消费结构,其中,太阳能光伏拟定到2015年发电装机规模达1000万千瓦。但他指出,在庞大的规划数字下,却是中国发展光伏产业的政策几乎空白的现实。
韩文科指出,尽管2007年国家发改委已经公布了到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但是对于光伏发电的规划目标明显偏低,不利于整个产业发展。随后,国家启动了“金太阳工程”和两轮光伏电站招标工程,并对行业内企业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但是整个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仍需明确。“例如在光伏上网电价方面,只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针对四个招标项目核定了上网电价,但其他在建项目还是采取招标定价的方式。”他表示,从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采取政府核定的固定上网电价政策对于推动产业发展最为有效。
对此,近日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和绿色和平组织联合发布的《中国风电报告2011》中也指出,过去五年,从太阳能电池产量到设备制造,我国的光伏发电已经拥有了大规模发展的产业基础,但是光伏发电还缺乏长期的产业发展和市场发展目标。
报告指出,国家虽在补贴政策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进展缓慢。对此,韩文科指出,单纯依靠政府补贴对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非有利。
英利绿色能源首席财务官李宗炜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光伏产业从设备制造到电站建设中各环节的成本都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从长远来看,通过政府补贴的逐年降低可以挤压产业单个环节不合理的利润成分,进而促使企业把产品的成本做到最精简。
报告认为,太阳能发电与水电、风电和煤电的发展一样,都需要价格支持。光伏发电是需要通过15到20年发电来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产业,它的发展必须用价格手段和市场机制来培育,亟待出台固定上网电价来带动市场发展,为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市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