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价格下跌为何投产不断?
发布时间:2011-07-12     来源: solarF
本文摘要:开年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速降,及至6月底,根据ENERGYTREND的数据,多晶硅最低成交价已为$48/kg,平均成交价下滑到$51.0/kg,跌入6年...

  开年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速降,及至6月底,根据ENERGYTREND的数据,多晶硅最低成交价已为$48/kg,平均成交价下滑到$51.0/kg,跌入6年来最低点。虽然进入7月以来,形势有所缓和,价格微升,但与当年"拥硅为王"时代几百美元一公斤的盛况相比,如今的多晶硅行业貌似已经日薄西山。

  与多晶硅价格的冰点相比,中国的多晶硅项目建设却在经历沸点。保利协鑫等多家强势企业纷纷宣布扩产计划。在四川、河南、新疆、云南等地,千吨级的多晶硅项目纷纷上马,特变电工更是公布了其规模1.2万吨、总投资达72亿元的多晶硅项目。随着多晶硅行业准入申请的启动,更多的超级多晶硅项目将浮出水面。

  在2008年多晶硅价格跌入谷底之时,许多企业选择了退出。而这一次,同样面临冰点价格,中国企业却大有逆流而上的态势。为何会出现这样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过剩的是产能不是产量

  理论上,价格降低是因为供大于求。从数字上看,中国多晶硅产能巨大,根据调查机构的数据,至2013年,中国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6.585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多晶硅行业产能巨大也是当年发改委叫停多晶硅项目的申报的重要原因。

  但实际上,这些规划的产能中实际释放的却不多,在2010年,中国多晶硅产能为8.5万吨,实际产量为4.5万吨。进口量为4.75万吨,进口量超过50%。目前,中国多晶硅产量约为7万吨,今年仍然不能摆脱进口。也就是说,中国的光伏行业依然给留国内多晶硅产业很大的市场空间。而这个空间需要迅速抢占,因为一旦行动晚了,就将真正的被列入产能过剩之流。这也是洛阳中硅与特变电工急于步入万吨级行列的重要原因。

  利润空间仍有规模才能取得优势

  多晶硅价格不断下降,压力被施加到了企业的成本控制上。许多投机型的中小企业可能因为这一原因面临倒闭的危险。但对于大企业来说,即使是在50美元每公斤的价位上,企业依然有利可图。像赛维LDK等规模较大、技术较成熟的企业,每公斤多晶硅的成本可被控制在25~30美元之间。在中国多晶硅行业中,规模是减少单位成本的不二法门,规模越大反而越有利于缓解价格压力。并且,以中国目前的政策环境来说,规模也是获得政策批准和支持的必要条件,因为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成为行业巨鳄了。

  大企业或自给自足规避产业风险

  近日,继尚德花费2亿美元与硅片制造商MEMC解约之后,晶澳太阳能也发布消息称,考虑到现货市场多晶硅价格的波动性以及采购合同的预付款要求,与多晶硅硅料、硅片主要供应商签订的长期采购合同已经限制了晶澳太阳能对原材料成本的控制能力,公司很难及时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

  几年前,热衷于签订长线合同的都是有一定实力并有长期规划的大企业,如今这些企业在合约上吃到苦头,是否将加速他们的全产业链进程?他们有实力也完全有动机像上游产业链进军。因此,只要项目申报下来,应该不难找到投资人,多晶硅等上游项目将继续火热一段时间。

  如上所列,中国多晶硅项目依然有理由火下去,而且,与2008年业者绝望情绪不同的是,光伏产业虽然目前处于低谷,但没有人会怀疑它将反弹,现在看的就是谁能熬得住,恐怕没有人会轻易退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