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俯冲可能行将结束。随着全球主要光伏市场德国和意大利新补贴政策明朗化,下半年光伏组件需求有望迎来反弹,拨云见日。
但要平息高库存引发的价格战需要时日,故业内人士预计,需求回暖将扶助光伏组件价格慢慢企稳,而要看到上涨“苗头”可能还得等到第四季;一线厂商则有望凭借自身优势率先突围。
长远来看,技术创新及当前偏低的价格将拉高光伏投资回报,加之东亚和美洲等新兴市场的崛起,都会激发更多需求,为产业长期的均衡、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光伏市场总体前景是好的,下半年可能要恢复。局部的政策调整、供求关系变化,并不会影响大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
德国7月1日并没有下调光伏上网电价,优于市场此前3-6%的下调预期,因该国3-5月装机量仅有700MW(兆瓦),年化装机量低于3.5GW(吉瓦)的政策门槛;意大利亦于5月初决定,每年光伏发电补贴资金限制在60-70亿欧元,并一直保持到2016年,分析人士据此测算,未来数年意大利市场需求将稳定在3.5-4GW。
“预计今年德国的安装总量还会高于去年,三季度甚至到四季度、一直到12月份,德国市场应该是一个比较利好的情况,”以市值计中国最大光伏电池组件商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此前在接受专访时预计,今年全球需求有望同比增约四分之一,至约20GW。
孟宪淦也指出,今年中国仅青海一地就有800MW的装机容量,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中国光伏市场肯定能突破1GW。"东亚,尤其是中国市场今年要迎来起步,"他乐观估计。
据研究机构IMSResearch上周发布的报告,预计全球光伏电池组件出货量将于2011年下半年强劲反弹,而不断下滑的组件价格是下半年需求重建的关键因素;全年光伏组件出货量预计超过23GW。
据全球知名IT咨询机构iSupply测算,去年全球光伏需求为15.7GW,较上年增一倍。中国是世界光伏电池和组件的最大生产国,占据全球光伏市场半壁江山,国内无锡尚德、晶澳、英利及天合光能与美国FirstSolar去年出货量均超过1GW。
**价格大幅反弹不可期,但有望企稳**
如同每一个曾经的新兴产业,光伏行业发展的大起大落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前两年向上猛冲时引得多少投资者趋之若鹜,投资、扩产不亦乐乎。但今年初随着欧洲主要市场需求趋于疲软,行业景气驶过高点向下俯冲,绑在过山车里的乘客们可就不太舒服了。
综合行业观测数据,二季度末时预计全球组件库存达到8.6GW的历史高位,较一季度末提高近7%;同期,下游组件价格平均下跌22%,电池和硅片降幅在37%-46%,就连技术壁垒较高的上游硅料价格亦下挫近32%。
在高库存的阴云下,业内人士认为,期望需求回暖、库存降低对价格形成较大支撑或不可期,光伏价格在深幅下跌后虽已有企稳迹象,但在二线厂商价格战压力下强劲反弹可能性不大;若需求情况良好,仅在四季度时价格可能小幅回暖。
“近期由二线亚洲厂商掀起的降价潮来势汹汹,其他对手难有还手之力。即便企业大幅下调产量和出货量,四季度的组件出厂价格预计还会同比下降达25%,”行业观察机构Solarbuzz总裁CraigStevens称。
不过价格下跌空间已经不大。中金公司报告称,目前上游硅片价格已经跌至均衡价格处,部分高成本的过剩产能已经转为无效产能;组件年底时的均衡价格在1.10美元/瓦附近。
“现在需求已经开始慢慢恢复起来了,(安装)量会越来越好,但价钱很难说,下来的空间不大,上涨可能要到四季度才能看得出来除非德国增加得很快,意大利第四季需求回来,那可能可以看到单价上来一点,”瑞银证券驻香港分析师杨路如是说。
Solarbuzz季报预测,光伏需求今年呈逐季递增态势,四季度时达到全年顶峰近8GW的水平,较三季度不足6.5GW大幅提高。而库存在三季度触及约8.7GW的历史最高水平后仍会保持供过于求,四季度时有望降至8.5GW下方,库存消耗有限。
**一线厂商率先步出低谷**
本轮光伏价格惨跌,正促使行业展开调整。天合光能等一线厂商凭借成本、品牌等优势,将在行业回暖时率先获益;但二三线厂商恐会因相对较高的库存,而继续深陷价格战中无法自拔。
瑞银证券杨路认为,市场总体库存可能到四季度才会大幅下降,但一线公司的库存可能到第三季度就会消化得差不多了。同时,德国等市场对品牌的追求和要求比较高,中国一线公司情况可能会比二三线好些。
在二线厂商仍坚持继续压价获取订单时,一线大厂已开足产能准备迎接需求回暖。天合光能高纪凡就说,“天合到现在一直是满产,甚至是超额做,我们的产能发挥率基本上都是100%以上在硅片和电池片上还需要外协(outsource)来解决。”
该公司并预计,其三季度毛利率将恢复至20-30%区间中段,高于二季度时同一区间低段的水平,其规模效应、技术上的成本控制能力令盈利能力明显胜过二三线厂商,令其有信心将全球市场份额由去年的6.5%提高至9.5%。
而在库存和价格压力下,部分三线厂商已经有些难以招架。国海证券报告提到,二季度毛利率降至10-15%令成本较高的中小企业停产,它们的开工率降至五六成,并被迫改为以销定产模式,部分产能扩建项目也放慢建设进度;孟宪淦则称,已经听说有些小厂已经到了开始卖设备的窘境。
不过包括行业协会、企业和分析人士在内的众多业内人士均认同,此轮行业调整是发展的必经阶段,优胜劣汰也是市场自然规律。经过多次升降周期后,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并接近传统能源的发电成本,达到“平价”上网之后产业也就进入了成熟期。
**期待新兴市场崛起**
如今欧洲尤其德国和意大利是全球最主要的光伏市场。但倘若未来光伏产业还要完全看欧洲市场脸色的话,那这辆过山车的轨道支柱未免太少了些。
需求结构的单一会使大起大落的戏码会不断上演,而且随着这些市场装机饱和,需求也会走进死胡同。这正是东亚、美洲等新兴市场崛起,让业内人士长线看好光伏的原因。
Solarbuzz最新报告称,美国目前计划中的商业光伏发电项目达601个,装机容量从50KW到500MW不等,将在今年下半年到2015年全部竣工,从而令期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总量高达17GW。
虽然中国的光伏发电产业还处于婴儿期,装机量与其具备的产能相比微不足道,但似乎情况有加速好转的希望。中国2015年到2020年的光伏装机容量目标为从10GW增长到50GW,比此前目标分别提高一倍和1.5倍。
而就在上周,可再生能源学会的孟宪淦也表示,青海省将为今年9月30日前建成的光伏项目保证每度电1.15元人民币的电价,总量控制在800兆瓦(MW)。
不过中国起步初期的需求,尚难撑起国内光伏企业庞大的产能,加之国内补贴力度不及欧洲,投资回报并不可观,甚至有亏本经营、中标后毁约等乱象存在。这些不但要求监管层加紧制定扶持政策,也需要企业更多努力以降低成本。而这一切都与理性的投资环境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