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晶硅企业痛失千亿市场
发布时间:2011-06-08     来源: 中国企业报
本文摘要:近日,国内几家多晶硅企业联合向记者反映,2009年9月底,国务院发布《国务院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


  国际厂商抢走中国市场

  “中国多晶硅企业和投资者望着大好的市场,守着空置的厂房和未开箱的设备欲哭无泪,而国外多晶硅列强则赚得盆满钵满。”张扬说。

  张扬爆料称,就在“38号文”公布不久,国外多晶硅制造商突然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销售力度,包括直销、设立分销网络等,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且“战绩不俗”。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9年中国进口多晶硅达到2.1万吨,占国内总需求的55%;而进入2010年,进口多晶硅数量更是猛增,各月同比基本都增长100%以上。截至2010年10月,我国海关报关进口的多晶硅数量已经超过3万吨,预计全年进口量将超过4万吨。多晶硅价格也由每公斤55美元跃升至95美元。“中国多晶硅企业和投资者望着大好的市场,守着空置的厂房和未开箱的设备欲哭无泪,而国外多晶硅列强则赚得盆满钵满。”张扬说。

  2009年,按照每公斤多晶硅平均进口价格55美元计算,国外厂商的成本按照35美元计算,国际厂商从中国就赚到了4.2亿美元的纯利润。

  而中国企业的多晶硅成本按照每吨35万元计算,人民币销售价格为50万元,则国内厂商损失了31.5亿元的利润,国内多晶硅损失产值105亿元。“为此,各地政府损失了所得税7.8亿元,增值税约17.8亿元;尽管进口环节增收了约13.8亿元关税和增值税,但依然给国家带来净税收损失近4亿元人民币。”张扬说。

  然而,数据表中2010年的情形看上去更加严重。

  按照平均进口价格70美元计算(实际市场价格已经达到95美元),国外厂商成本按照30美元计算,国外厂商从中国赚到了16亿美元的利润。

  张扬告诉记者,中国多晶硅企业的成本按照300元人民币每公斤计算(最低的已经达到了23美元每公斤),销售价格按照650元每公斤计算(最高价格达到800元每公斤),国内厂商损失利润140亿元,国内减少产值260亿元;考虑海关增收的33.6亿元增值税,国内税收净损失45.6亿元。国内企业失升级良机

  “如果他们老老实实地按照‘38号文’的要求,就会和其他大多数厂家一样,因为受到规模限制,不仅多晶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能耗污染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王川说。

  另一位从事多晶硅生产的国内企业负责人王川(化名)也称:“由于‘38号文’对国内多晶硅进行打压,因此,国内厂商失去了许多以规模换成本的机会。”

  “从现有国内西门子法工厂的情况看,凡是已经上了规模的厂家,成本都大幅降低,能耗也大幅下降,污染问题也基本解决。”王川称。

  王川说:“以江苏中能为例,该公司到2010年9月的成本已经降到24美元,也就是直接成本为160元每公斤,考虑折旧和利息,成本也已经不到220元每公斤;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多晶硅在350元每公斤的价格,就属于正常的市场价格。”

  “但是,江苏中能的成功,是由于其敢打擦边球,顶着‘38号文’的压力,他们悄悄地把原来的每年13500吨的生产线,成功地‘升级’到每年20000吨,从而一跃超越日本企业成为亚洲最大的多晶硅制造商,而且也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污染的问题。”王川称。

  “如果他们老老实实地按照‘38号文’的要求,就会和其他大多数厂家一样,因为受到规模限制,不仅多晶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能耗污染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王川说。

  紧接着,王川道出了实情。

  2010年,多晶硅的市场价格从40万元每吨上升到70万元每吨(现货价格达到80万元每吨);按照每瓦8克多晶硅计算,光伏组件仅多晶硅环节成本就上升了2.4元人民币/千瓦时,对应到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上,意味着每度电成本增加了0.12元。按照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补贴5GW、时间25年计算,仅多晶硅的成本上升一项,就需要政府多补贴225亿元。

  然而,据记者了解,出于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光伏产业领先优势的恐惧,也由于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贸易保护势力的抬头,从转嫁其国内经济矛盾的角度出发,欧美各国连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试图打压中国的光伏产业。

  王川称,继试图提高关税的企图失败后,德国祭出了设置光伏产品进口的转换效率下限的技术壁垒,欧盟企图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美国借道钢铁工人联合会要求对中国启动“301法案”调查,日本则对光伏所需的石墨和碳纤维等产品限制对中国出口等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