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中国光伏电站投资迎来“美好时代”
发布时间:2011-08-29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本文摘要:光伏产业链的形势似乎在一夜之间出现了逆转。近日,国内第一个光伏特许权招标项目——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宣告,运营至今已经实...

  据了解,目前国电龙源、国电电力、中节能、中广核等央企开发商已经迅速进驻青海、宁夏、甘肃等地,紧锣密鼓的上项目、赶工期,而年底国内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或将实现大跨越达到1.5GW。

  产业链冷热不均

  光伏电站的运营忽然迎来了“好日子”,让光伏电站的投资商颇有些不适应。因此一直以来,由于投资大、回收期长,光伏电站投资都是企业的“烫手山芋”。

  光伏电站为何突然实现了由“烫手山芋”到“香饽饽”的华丽转身?

  业内人士认为,光伏电站成本的大幅下降,是其盈利提升的主要原因。“现在光伏组件价格下降非常多,招标价格在每瓦8.5元上下,以至于整体造价比原来低20%~30%。”上述光伏电站投资商兴奋的说,现在光伏电站“谁做谁赚钱”。

  光伏上网电价的出台,也让光伏电站看到了曙光。

  但同在一条光伏产业链上,上下游的企业却经历着冰火两重天。根据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近日相继发布二季度财报,尚德电力、中电光伏、晶澳太阳能等企业均在本季度出现1690万美元到3540万美元不同程度的净亏损,而光伏组件出货量的减少、组件产品平均销售价格的下跌,更导致了英利新能源、天合光能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0%以上跌至20%左右。

  这些处于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制造企业,号称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冷的“寒冬”。因为欧洲相继削减太阳能电价补贴,出口市场出现了迅速疲软;再加上光伏企业2010年疯狂扩张,光伏制造企业跌入供大于求的窘境,多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股价也在发布业绩后集体暴跌。而国内光伏市场的需求只占到它们销量的10%,尚不足以撑起其业绩。

  “随着光伏组件从暴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整个产业的利润开始由生产制造环节向终端市场转移。”在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王海生看来,光伏市场今年底将迎来下一个寒冬,组件价格需下降10%~15%,而欧洲部分国家和中国部分地区,将在未来两年迎来用户平价上网,并回到快速成长轨道。“这意味着,中游的生产环节将面临降价和整合的压力,但下游的国内电站投资商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正因如此,国内光伏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在光伏电站布局,积极延伸产业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