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石油和天然气巨头——道达尔公司近期的一个大动作,引起了太阳能各方人士的一阵骚动:其宣布对美国著名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Sunpower斥资13亿美元,收购后者60%股份,同时还将提供10亿美元作为其信贷支持。
更多有潜力的可再生行业,已经吸引了石化巨头的目光,接下来的争夺恐怕将是大资本与技术型企业之间的较量了。
道达尔出手太阳能未来将可能动摇行业排名
道达尔的此次出手收购,让人倍感意外。尽管Sunpower的整体业绩还不能称得上骄人,而且其技术也被行业内认为有些过时,很多新晋者可能会追赶上,但人们不得不承认,Sunpower仍然有着较低的生产成本。
一份最新的光伏行业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前十位的成本最低公司列表里,有两家美国企业的成本分别列入了第一和第八位,它们是第一太阳能(FirstSolar)和Sunpower。其中第一太阳能的组件成本折合为人民币之后,只有4.89元/瓦,而Sunpower也不过是8.84元/瓦,较之中国的英利、天合、正泰、夏普等稍高,但比中国CSI阿特斯、赛维、晶科等都要低。
道达尔此次拿出了大约13亿美元,购买了美国Sunpower60%的股份,比当时Sunpower的实际股价要高出40%左右。根据两家公司对外的统一说法,包括总裁TomWerner在内的SunPower管理团队将继续留任。
“出多少钱,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在现在国际原油油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道达尔的现金根本不是问题。”保利协鑫一位内部管理层向记者分析道,“道达尔的到来,说明整个太阳能行业的前景仍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而且道达尔的心态,也代表着不少石化巨头们的想法,就是增加自己在可再生能源市场中的砝码。”
实际上,尽管中国的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三家央企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行业中涉足不深,但是国际石化公司对于太阳能行业早就在布局,但是一直不成功。BP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总部位于英国的BP公司,旗下就有名为BPSolar的分公司。在公司此前宣布与中国电池生产商晶澳集团的一份合作公告中,可以看到其发展的轨迹。该企业既像是一家工程公司(因为它在160多个国家都有安装项目),又从事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其在印度、西班牙、中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工厂)。但此前各方媒体的报道也称,该公司的产能一直徘徊在年产100兆瓦以下,相比之下,中国尚德控股、英利这些年产能突破1000兆瓦的企业,BPSolar的规模实在是太小了。
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到来,2009年BPSolar还曾宣布要关闭一些位于美国、西班牙等地的组件厂。截至目前,BPSolar的产能情况、安装项目情况也甚少能从公开渠道中获取。
前述保利协鑫管理层就表示,有些大型石化企业在前几年并不是非常重视太阳能这一细分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它们受到了重创,其石油化工产品的收入剧烈下滑,缩减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另外,它们也没有很好地把可再生能源的人才聚拢来,“它们更多的人才是在石油、天然气及化工领域,与太阳能是"隔行如隔山"。”
但在太阳能行业,大部分生产企业的特点是,董事长们既懂行业技术,又会投身于市场开拓,这种特点使得2009年之后大批公司能快速抓住需求、扩大生产,因而把其他企业甩得很远。
但是,道达尔的到来,从长期来看也是行业必然趋势。尚德控股、保利协鑫等公司高层也在不同场合提到,未来的竞争,很有可能就是大型能源巨头和中国技术型企业之间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