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 闻 > 国 际 > 正文
光伏企业竞相美国设厂生产重回成本高地
发布时间:2011-04-13 15:50:31     来源: 经济观察报

  过去,中国因成本较低的优势吸引着全球太阳能光伏生产线汇集而来。然而,随着欧美国家经济持续萎靡、就业压力日趋严峻,这种加工制造业向成本洼地聚集的潮流正因贸易壁垒而发生逆转。

  近日,力诺集团正在酝酿并购一家美国工厂。这是因为美国政府刚刚出台了新政,要求军方购买太阳能电池板必须“美国制造”,以缓解就业压力,因此太阳能光伏工厂开始重新考虑把生产线搬回发达国家,稀薄的利润不得不面对高成本的考验。

  美国制造

  “公司正在筹划并购一家美国光伏工厂,预计两周内可能就会完成收购。”力诺集团海外事业本部总监张贝文表示,在美国投资建厂将成为公司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

  虽然张并未透露工厂名称,但据他介绍,这是一家已经停产的光伏工厂,拥有60兆瓦的产能,收购加运营成本、流动资金,投资额约在2000万美元。

  事实上,包括力诺集团内的整个中国光伏产业最为熟悉的运作模式是,利用低廉的成本优势在国内生产、然后以出口贸易的方式将光伏产品卖到全球各国。

  “在美国投资建厂是企业不得已的选择。”张贝文表示,因为如果继续维持过去的出口贸易方式,很可能会丧失在美国的市场。

  2011年1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军事授权法,其中包含了一项鲜为人注意的“购买美国制造”条款,即国防部购买太阳能光伏产品必须是“MADEINUSA”。

  该条款是在部分议员的支持下添加进去的,其中起草者之一的纽约州民主党众议员西奇表示,美国过去拿出大量资金投资于海外市场,尤其是替代能源。但现在美国不需要假手于人,而是要亲历亲为地的生产。

  “太阳能光伏产业较为特殊,在欧美各国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市场快速增长,但制造产能大多数都在中国。由于美国军方是美国最大的能源消费者,这一法案对中国光伏厂商们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张贝文如是说道。根据规划,到2025年,美国军方所使用的所有能源中,必须有1/4来自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目前,美国包括西奇在内的众议员正在着手,推动美国政府采购美国制造的太阳能光伏产品。这个政策一旦实行,绝大多数中国光伏企业将被拦在美国市场之外。

  成本高涨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过去两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已经下降了16.3%,是继1929年大萧条以来的最大降幅。在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上,美国目前排在除法国之外的所有工业国家之后,仅仅为13.9%。与此同时,从2007年12月危机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差不多200万个制造业岗位消失。

  张贝文认为,美国政府原来认为核心技术在本土,制造业出走无关紧要。但在经济衰退、失业率猛增的情况下,美国正在改变原有的看法。包括奥巴马在内、即将参与新一届总统竞选的美国政客们都将降低失业率作为主要的政治牌。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内部人士也表示,中国太阳能原料是多晶硅,核心技术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垄断;生产线绝大多数是从国外购进的;下游95%以上的市场在国外。而生产加工环节的技术含量不高。上述法案出台更多的应该是从就业上考虑。

  “一旦中国光伏产品无法进入,美国市场就会形成一个真空,谁能在里面生产,就会拥有市场。”张贝文如是说道。

  事实上,在美国酝酿投资设厂的不仅仅是这一家太阳能公司。英利集团宣传部王志新对本报称,企业正计划在美国投资,目前设厂工作还在推进之中。这是英利集团第一个海外的工厂。

  无锡尚德也把“守住欧洲,抢食北美”作为企业的市场战略。无锡尚德公关经理张建敏称,公司在美国的工厂已经建成,预计今年年底生产规模可达50兆瓦。张建敏坦言,目前企业已感受到美国针对清洁能源反倾销等政策的影响,在美国设厂增加本地材料采购、本土工人雇用等,则可以规避市场障碍。

  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商平均利润率一般在15%左右,成本高低直接关乎企业是盈是亏。张贝文坦言,在中国和美国开设工厂最大的不同就是成本相差悬殊。如一个美国蓝领每年平均工资至少要在3万至4万美元,这个数字是国内的数倍。

  “即将并购的这家太阳能电池板工厂之所以停产,是因为产品成本过高,没有市场竞争力。但为了获得美国的市场份额,力诺哪怕近期不赚钱,甚至短期亏一点,从长远战略上都值得去做。”张贝文称,现在整个行业都在等待美国市场的爆发,那对于任何太阳能光伏厂商都是极具诱惑的。与此同时,力诺还计划尽量争取政府项目以保证投资利润。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