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目前普通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水平转换效率:单晶15%~17%、多晶12%~15%,非晶硅薄膜8%~9%。高效电池是指电池产业化水平转换效率:单晶>18%、多晶>16.5%、非晶硅薄膜>10%。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说的是产业化的电池转换效率,是指能够量产制造的,不是实验室精雕细刻出来的。实验室里面有很多电池效率很高,但或者工艺太复杂、或者技术不成熟,只具有研发意义,无法量产,无法降低生产成本,还不具有商业推广价值。
  大面积、薄片化、高效率以及高自动化集约生产将是光伏硅电池工业的发展趋势。通过降低电池的硅材料成本,提升光电转换效率与延长其使用寿命来降低单位电池的发电成本。通过集约化生产节约人力资源降低单位电池制造成本。通过合理的机制建立优秀的技术团队、充分保证技术上的持续创新是未来光伏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国内高效电池

晶硅电池18.8%及多晶硅电池17.2%的转化效率,与目前传统量产化电池拉开一定差距。据称未来2年之内,Pl... [详细]

中电光伏研发成功并主推的电池技术为SE(SelectiveEmitter选择性发射极)电池,赵建华博士在新南威尔士... [详细]

英利“熊猫”电池技术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技术路线,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熊猫”组件具... [详细]

N型硅衬底的优点:N型硅(n-Si)相对于P型硅来说,由于对金属杂质和许多非金属缺陷不敏感,或者说具有很... [详细]

国外高效电池

MWT技术是荷兰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landSolar开发的用于其Sunweb电池的方法。该技术应用P型多... [详细]

LGBC电池是有激光刻槽埋栅电极(Lasergrooveburycontact)工艺电池的简称。由UNSW开发的技术,是利用激光... [详细]

OECO太阳电池是德国ISFH研究所从九十年代就开始研制的一种新型单晶硅电池。与其他高效电池相比,具有结... [详细]

HIT电池是异质结(hetero-junctionwithintrinsicthin-layer,HIT)太阳能电池的简称。1997年,日本三洋公司... [详细]

IBC电池是背电极接触(InterdigitatedBack-contact)硅太阳能电池的简称。由Sunpower公司开发的高效电池,... [详细]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J.ZHAO在PERC电池结构和工艺的基础上,在电池背面的接触孔处采用了BBr3定域扩散制备出PERL电池。 [详细]

BSF电池是深结局部背场(LocalBackSurfaceFields)电池的简称,由德国Fraunhofer研究所研发,2cm×2cm电池效率达到23.3%。 [详细]

德国Fraunhofer太阳能研究所制备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刷新了世界多晶硅电池的转化效率记录-20.3%。这种电... [详细]

多晶硅由于结构的各项同性而使采用碱腐蚀织构化效果不好,日本京瓷(Kyocera)公司采用PECVD/SiN+表面织... [详细]

斯但福大学研发的PPC电池单晶硅高效电池的典型代表。PPC是的背面点接触(Point—contactcell)的缩写。点... [详细]

高效电池转换率

1.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损失机理
  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受到光吸收、载流子输运、载流子收集的限制。对于单晶硅硅太阳能电池,由于上光子带隙的多余能量透射给下带隙的光子,其转换效率的理论最高值是28%。只有尽量减少损失才能开发出效率足够高的太阳能电池。
  影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如图1所示:
  (1)光学损失,包括电池前表面反射损失、接触栅线的阴影损失以及长波段的非吸收损失。
  (2)电学损失,它包括半导体表面及体内的光生载流子复合、半导体和金属栅线的接触电阻,以及金属和半导体的接触电阻等的损失。这其中最关键的是降低光生载流子的复合,...[详细]

未来发展

为第一发展阶段,导致效率提升的主要技术是硅材料的制备工艺日趋完善、硅材料的质量不断提高使得电池效率稳步上升,这一期间电池效率在15%。1972年到1985年是第二个发展阶段,背电场电池(BSF)技术、“浅结”结构、绒面技术、密栅金属化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技术,电池效率提高到17%,电池成本大幅度下降。1985年后是电池发展的第三阶段,光伏科学家探索了各种各样的电池新技术、金属化材料和结构来改进电池性能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表面与体钝化技术、Al/P吸杂技术、选择性发射区技术、双层减反射膜技术等。许多新结构新技术的电池在此阶段相继出现,如效率达24.4%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点接触(PERL)电池。目前相当多的技术、材料和设备正在逐渐突破实验室的限制而应用到产业化生产当中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