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随着“630”抢装潮,引起了诸多的问题:
一是,行业剧烈振荡导致企业经营困难。“630”政策调整造成市场需求集中爆发,产品价格剧烈振荡。由于光伏标杆电价在6月30日之后下调,为获得原有较高的标杆电价补贴,各地纷纷在补贴下调限期到来前,抢装光伏系统。以政策调整年2016年为例,仅2016年6月新增并网装机量就达到11.34GW。而自2016年7月开始,光伏市场出现断崖式下滑,三季度市场出现真空,供大于求市场急冷导致价格下跌,比如,据EnergyTrend数据显示,高效多晶硅片价格7月环比下跌7.7%,8月跌幅达到16.2%。行业内组件、电池、硅片企业均出现大面积减产和停产,产能利用率明显不足,绝大部份企业出现了亏损,部分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真空开始采取裁员等举措。进入11月份后,市场开始回暖,“630”抢装潮影响才开始逐渐消除。
二是,收益减少导致投资方积极性下滑。一方面由于市场集中爆发,主要光伏产品,如光伏电池、组件、光支架的生产难以快速响应订单需求,产品供不应求导致所有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光伏电站投资成本,降低了光伏发电收益。另一方面由于电站投资较大,一般均采用部分自筹资金加金融机构贷款的筹资模式,若由于产品供应问题无法确保在“630”前并网,初始测算的投资收益水平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可能会造成违约,从而影响投资方参与光伏电站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给光伏产品和电站质量埋下隐患。在交货紧张的情况下,优质设备供应商不得不开始优选订单,被筛掉的订单会分流到一般供应商手里,如此将给电站质量埋下隐患,同时为了赶更多订单,工厂不得不安排加班加点,疲劳应对,给产品质量埋下隐患。此外,工程施工周期急剧压缩,也将会增加电站工程质量风险。
四是,产业面临整体性违约风险。由于市场供需预期的偏差,光伏组件不能按时按量给下游电站开发商供货,将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而光伏电站开发商没有充足的上游产品供应,可能造成无法在“630”之前并网,无法完成对投资人承诺的投资收益,也将面临极大的违约风险。可以预计,在产品不应求的形势下,有可能引发令行业陷入整体性经济和法务纠纷中,增大了本已承担较大经营压力的光伏制造企业的财务和法务成本。严重影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如果行业出现较多违约失信,光伏行业的诚信环境将被破坏,未来交易成本将可能大幅提升,如制造厂商的供货合同必须开出银行履约保函等。
“630”政策应适应市场发展
“630”政策出台以来,就被不少业内人士诟病,认为弊大于利。随着光伏制造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提高,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补贴也逐步下降,但是在下降的过程中采用“一刀切”的模式,“630”“930”“1231”等各种时间截点下调补贴电价的政策,造成了很多不利于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问题,比如引起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等。
为此,专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改变原来的政策模式,打破以时间截点调整电价的方式,充分考虑光伏电站的建设周期,鼓励光伏投资企业提升建设质量、采用新技术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创新应用模式。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建议,希望将来立足于“630”市场供应不足,可适当延长并网时间,避免抢装发生。另外,还建议多频次小幅度调整电价补贴,可以借鉴德国光伏市场政策调整经验,研究制定在控制年度安装总量的同时,基于年化装机量(如一季度实际装机量4即为年化装机量)产品价格下降速度,电价补贴按季度调整的机制,防止“抢装”发生。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