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证--光伏企业的春天?
本文摘要:预计在2018年后服役的所有项目均需强制性采用“绿证”交易机制,不再使用之前的“固定电价补贴”。但在优化项目现金流方面,与以往补贴延迟发放长达3年的“补贴”机制相比,项目选择按月支付的“绿证”交易机制,预计仅能将净现值状况优化6%。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绿证推出会对光伏发电企业提出更多挑战。
  目前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补贴资金不足,补贴发放不及时等问题,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去解决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补贴来源问题。绿证制度在此时推出,可谓恰逢其时。对于企业来说,绿证的出台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企业需要详细的了解绿证细则如何操作,例如,买卖绿证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具体应该如何操作,目前由于各地补贴标准不同,绿证的价格最高限也有所不同,很多事项需要注意。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预计在2018年后服役的所有项目均需强制性采用“绿证”交易机制,不再使用之前的“固定电价补贴”。但在优化项目现金流方面,与以往补贴延迟发放长达3年的“补贴”机制相比,项目选择按月支付的“绿证”交易机制,预计仅能将净现值状况优化6%。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绿证推出会对光伏发电企业提出更多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补贴到位周期时间较长,如果绿证能够迅速卖掉,且价格接近补贴,不排除有业主考虑通过卖证书迅速回款,优化现金流的可能。随着绿色证书交易的推行,发电企业可以选择将光伏发电量通过绿色证书进行交易,直接获得发电收入,缓解发电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和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导致的盈利压力,保证项目的投资收益率。
 
  “在我国绿证自愿认购政策出台后,不少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已经向水规总院等机构咨询认购绿证事宜,表示出浓厚的认购意愿。”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在解析绿证政策时表示,随着政策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对绿证逐步认同,我国绿证自愿认购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自愿认购市场的成功开展,必将为下一步基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绿证强制交易的推行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并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力量。
 
  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表示,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实际上是将清洁能源发电市场化,清洁能源发电用户侧平价上网、市场化是发展清洁能源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光伏发电价格高于火电,光伏发电项目销售绿色电力证书暂时存在压力,但是光伏发电参与市场竞争、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不断减少并取消是必然趋势,对光伏发电项目的成本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光伏电站项目投资商对项目选址、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等选择越来越谨慎。绿色证书交易意味着清洁能源发电将与火电同在市场上竞争,目前,光伏发电用户侧尚未实现平价上网,存在销售压力,唯有具有成本优势的发电项目,才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借鉴国际经验,企业需增强终端意识
 
  绿证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近十几年来国际通行的做法。荷兰早在2001年率先开展绿证交易,随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均实行了绿证交易。
 
  就交易主体而言,国际上绿证交易大多是用户认购,在荷兰,政府对清洁能源实施鼓励优惠政策,推行绿色电价制度,颁布新电力法令,引起绿色证书计划,规定用户有购买最低限量的绿色电力的义务,否则予以罚款;在美国,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并设立了可再生能源信用证,实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采用并网发电,居民每月只需对“屋内向电网供电量”及“电网向家庭供电量”的差值缴的电费;在英国,政府采用配额并通过连续性的招标购买活动,实施《新可再生能源公约》,要求供电公司必须购买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并建立可再生能源交易制度和市场,确保可再生能源良性发展;在丹麦,政府推出绿色电力证书即配额制度,实施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对可再生能源企业给予直接补贴、税收优惠和资助;在澳大利亚,政府采用配额制度,实施绿色证书交易系统。
 
  但目前国内终端用户对认购的环境、条件还不充分,用户暂时达不到积极认购的节能减排意识,或许需要慢慢加以培育。因此,国内光伏企业应增强终端用户的意识,并逐渐形成完善的绿证交易市场。
 
  使用绿色电力、参与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在国际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践行着消费绿色电力这样的环保活动当中,苹果、Intel等国际知名企业都十分重视消费绿色电力,例如,苹果公司在2015年使用的能源有93%来自可再生能源,另有86家世界500强企业承诺未来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