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飞速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新能源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这傲人的成绩背后离不开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强有力的扶持和补贴,然而,一个产业想要可持续、健康、良性的发展,还需通过自己“造血”。在今年2月,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提出拟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核发和自愿认购。期待已久的绿证终于出台,能否为光伏产业注入强心剂?能否给光伏企业带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通知》显示,所谓绿证,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绿证核发与上网电量挂钩,只要绿证能找到买家,风电、光伏企业就可以依托上网电量,从市场途径迅速补充资金,因此,长期被拖欠的补贴似乎终于有了眉目。
事实上,绿色证书并非首次提出。此次《通知》亮点在于,实现交易制度的依托不再是政策的呼吁,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明确了核发规则、认购规则、认购监管等。《通知》提出,认购价格按照不高于证书对应电量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金额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或者通过竞价确定认购价格。
既然证书的定价并不受监管机构的管辖,由市场机制主要调节,那么《通知》为什么还给予一定的限价?对此,相关专家指出,价格过低将导致证书的需求者自愿接受购买任务(罚金),缺少技术革新以降低自身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动力,导致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政策激励失效;而证书价格过高将导致增加企业成本压力。
因此,证书价格由可再生能源电价高于常规电价的“价差”决定,在这范围内随着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而波动。
该政策将于2017年7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通知》还提出,根据市场认购情况,自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根据《通知》规定,目前仅有陆上风电与光伏电站项目有资格获得“绿证”。这些项目可自行选择出售“绿证”或继续接受“固定电价补贴”。不过,“绿证”认购价格不高于证书对应电量可获得的可再生能源固定电价补贴金额。
建立绿证制度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促进中国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另一个是降低财政资金直接补贴强度,减轻财政压力。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