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用地精细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摘要: 对企业来说,当体制机制不可控时,企业只能从自身做起,多穿一层防护衣,在项目建设前期,首先,要仔细研读国家相关政策、尽量避让河道、林地等敏感区域,最大可能的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建设电站,合理控制成本,避免一次性投入较大的资金
  如何解决光伏用地矛盾?首先还应理顺体制机制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协调建设一个联网平台,以不同土地类型红线和电网消纳能力为前提,各地制定当地的光伏规划和用地指标,具体到每一块土地的性质上,同时建立公平公正合理且透明的评判机制。


 
  朱共山表示:“我们认为,涉及土地性质的认定应该由土地管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认定一个统一意见,建立联合数据库,并对社会开放,用地的企业或个人可以随时查询。一些长期抛荒、利用价值不高的农林用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面貌的情况下,应该鼓励放开光伏发电项目用地。另外,国家应当进一步下调光伏建设用地的收费标准,不能光伏发电补贴在下降,而各种收费不降反升。”
 
  联名委员建议国土部门尽快调研、实地考察光伏农业、光伏渔业等新型经济现象,对土地“占用”进行详细标准界定,修订国土5号文相关条款。联名委员一致表示,“光伏发电项目用地中除办公用房、升压站、厂区路面硬化用地之外属于建设用地外,其他光伏组件阵列,不改变原有土地类型,对土地没有进行破坏,不能按照建设用地管理”。
 
  精细化开发是发展方向
 
  对企业来说,当体制机制不可控时,企业只能从自身做起,多穿一层防护衣,在项目建设前期,首先,要仔细研读国家相关政策、尽量避让河道、林地等敏感区域,最大可能的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建设电站,合理控制成本,避免一次性投入较大的资金。
 
  开发商还应高度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在项目开始前,广泛征询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专业机构的意见,根据综合意见,科学合理的选址建设光伏电站,避免在项目后期才发现颠覆性问题,导致项目终止或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在目前地面光伏电站补贴逐渐下调的情况下,光伏用地难的问题或将成为制约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开发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土地综合成本的上升,为了提高收益率,光伏电站'精细化'开发成为必然趋势。”国网能源研究院的相关专家表示,今后,通过电站的设计减少对土地的利用,以及应用更加高效的系统组件,来达到土地的最大化利用,应该会成为“精细化”开发的重要方向。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