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得批复,目前全国范围内有此殊荣的只有北京、上海两座超级城市,这标志着合肥这个中部省会多年经营的“创新高地”之称将更加名副其实。
合肥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看齐京沪,为中部先进制造业之争再添变数。在最新下发的《促进中部崛起“十三五”规划》中,中部地区承担着“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使命,这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承载地。
其中,武汉的光电制造、郑州的装备制造领跑全国;长沙在工程机械、材料领域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合肥作为后起之秀,坐拥中科大强势资源,现又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傍身。中部的创新之争,势必比过去更激烈。
回首合肥市的光伏产业之路,对能源危机颇具前瞻性的预见,可谓坚定了合肥市委市政府发展光伏产业、推进光伏应用的决心。2013年6月,在全球光伏市场低迷、国内市场应用不足,光伏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遭遇寒冬的严峻形势下,合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见识早、行动快,主动应对能源危机、环境压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从2013年7月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光伏行业发展的特殊政策,为光伏产业的发展铺就了康庄大道。
为规范光伏产业发展政策资金管理,明确资金兑现流程,合肥市三部门根据《安徽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合政﹝2016﹞93号)制定印发了《合肥市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资金兑现导则》。据悉,此前合肥市政府为打造“中国光伏第一城”,制定了多项补贴政策,涉及初装、度电、产品等多个方面。
合肥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目前,合肥市的光伏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项目带动投资近百亿元,累计发电3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8.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8万吨,发电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约3亿元。
在集聚晶澳太阳能、通威太阳能、海润光伏、彩虹光伏玻璃、中建材(合肥)新能源等国内外重点光伏企业的同时,合肥市积极培育阳光电源、中南光电等本地企业发展壮大,合肥光伏产业形成从玻璃基板-多晶硅原料-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储能电池-发电工程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规上光伏生产企业达17户,世界级光伏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在创新扶持政策方面:从2013年开始,合肥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涵盖资金补贴、光伏下乡等。今年又创造性地提出鼓励"互联网+"智慧能源平台建设、碳排放交易、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引领作用明显。
在创新应用渠道方面:实施分布式光伏屋顶、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下乡、示范基地建设、光伏地面电站、光伏照明等六大工程,全面推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并且,创造性地将扶贫开发与光伏应用有效结合,探索出一条解决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解困的扶贫新路径,实现精准扶贫,开创全国之先河。首批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环卫驿站在高新区投放使用,实现发电、节能、美观实用等多重效益。
在创新考核模式方面:合肥市将光伏电站建设纳入各县(市)区、开发区年度节能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定期开展光伏推广应用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以"派单"方式限期解决。截至目前,合肥市已并网项目85个,累计装机规模893MW,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