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集成: 完成智能无人车间投建 将对组件工厂智能化改造
协鑫集成(002506.SZ)作为国内光伏组件龙头,已提前开始对其组件生产基地进行智能化改造。 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7中国智造业年会”上,协鑫集成太阳能事业部执行总裁金健透露,公司斥资数千万打造的无人化智能车间,已在今年8月正式投产。 金健介绍,在光伏制造业中,人工成本占组件加工成本的比例为60%-70%。为了降成本和提升竞争力,协鑫集成2016年初开始酝酿智能化转型。接下来,公司还计划对组件制造基地进行整体智能化改造,未来计划拿出3亿-5亿元继续推进智能化转型。 作为以光伏发电和天然气为两大主业的协鑫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协鑫集成的主营业务包括光伏组件、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等光伏产业链中游业务。 公司位于张家港组件基地的无人车间设计年产能200兆瓦,这算是协鑫集成在智能制造方面的一个试点。项目从去年初酝酿,经过数月时间与设计院及设备制造商对接设计并完成定稿。去年下半年经过招标,今年4月中旬完成初装,7月底完成调试生产,8月正式“关灯”进入无人化生产阶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个智能车间项目的总投资约在数千万元,预计一年半可以收回成本。金健在发言中引用数据表示:该车间经改造后,所需人力由以前的52人降到8人,综合成本降低1%;不良率降低0.1个百分点。“1瓦成本降几分钱,对于2GW的工厂总产能而言,是很大一笔钱。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光伏行业,这已经是很不得了的成效。” 智能无人车间已顺利投产,协鑫集成在下一步智能制造方面还有什么计划? 面对主持人提问,金健回应称,在智能车间投建完毕后,公司下一步计划把张家港组件制造基地的全部2.35GW产能实施智能化改造。 经过智能化和信息化升级改造,未来张家港组件制造基地的产能将优化提升至3GW左右,人工总数将进一步下降。 “推进智能制造能缩短企业的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能耗。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光伏在内的整个制造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健称。 协鑫集成总裁舒桦今年7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介绍,公司在推进智能化转型的规划上,有一整套策略,简称“协鑫集成智造121工程”。 其中,“1”即“一个基础”:以“精益三化”为基础,首先实现工厂的流线化,再推进生产安定化,再实现平准化生产,将浪费降到最低;“2”即“自动化与信息化两个支柱”:通过自动化、信息化实现物理层与IT系统层信息实时交互;后一个“1”则为“一个核心”:以“智能”为核心的基于大数据的云端管理模式。 舒桦还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描绘未来的“7天交付计划”。通过与京东、顺丰等大型互联网、物流公司进行合作,从客户提出组件需求订单,到生产加工及物流配送,全部流程将只需7天。其中生产制造只需2天,物流配送时间为5天。全部供应链生产及物流等信息,客户和工厂都将通过APP实时可见。 “未来协鑫集成在智能化方面还将加大投入,未来年投资金额将在3亿元至5亿元之间。协鑫现在并不追求产能的规模多大,而是追求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不断降低。”舒桦强调。 国家能源局10月底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前三季新增光伏装机430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2770万千瓦,同比增加3%;分布式光伏1530万千瓦,同比增长4倍。截至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20亿千瓦,其中,光伏电站948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562万千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