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者”计划促进光伏产业新升级
本文摘要:随着内蒙古包头市发改委于9月25日发布《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2016年项目投资商公示》,“领跑者”再次成为业内各方关注的焦点。

  随着内蒙古包头市发改委于9月25日发布《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2016年项目投资商公示》,"领跑者"再次成为业内各方关注的焦点。自2015年6月1日国家认监委公布《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国家能源局每年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领跑者"计划,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到2016年6月3日,国家能源局下发《2016年光伏发电实施方案》公布2016年光伏领跑者技术基地建设规模分配方法,领跑者示范基地掀起了在全国光伏发展的又一波热潮。
 

  "领跑者"计划是针对当前国内光伏市场中落后产能不能及时退出市场、先进技术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光伏产业整体技术升级缓慢、光伏发电工程质量存在隐患等问题,为了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加强光伏产品和工程质量管理而提出的。"领跑者"计划通过建设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方式实施。国家能源局提出了相应示范工程的主要技术进步指标、建设规范、运行管理及信息监测等要求。
 

  国家能源局对"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工程提出建设标准、技术进步及成本下降目标等要求,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择技术能力和投资经营实力强的开发投资企业,企业通过市场机制选择达到"领跑者"技术指标的光伏产品,有效发挥了政策和制度层面对产业的积极指导和引领作用。
 

  更高的要求倒逼光伏企业越来越关注度电成本,发展高效产品。这意味着,谁能掌握领跑者游戏规则,符合计划的各项要求,将在中国光伏发展的新的战略机遇期获得终端市场的先发优势。"领跑者"计划推出一年来,技术领先的产品普及与推广迅速加快,17%及以上转换效率的组件产品市场份额在大同一期领跑者项目中占六到七成,并且规模化应用带动高效产品日趋经济化,光伏全行业开始向高效、先进技术看齐。光伏产品制造商只有拥有更先进的技术、生产出更高指标的产品,才能在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中参与产品选型竞争。也因此,国内各大光伏企业都在不断完善自身技术,提升综合实力,以达到领跑者的标准与要求。以往以价廉制胜的多晶企业,也投入资金开发黑硅技术、PERC技术用以提升转换效率。
 

  2015年12月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出台首个地方光伏新政,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2016年所有光伏项目都必须符合"领跑者"计划相应的指标。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文后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光照资源丰厚的新疆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发文称,确保准东新能源基地装备先进化,光伏发电项目应优先选用"领跑者"技术标准组件。这意味着,准东2GW光伏电站项目也向"领跑者"指标看齐。
 

  淘汰落后产能、建立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创新是我国光伏产业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领跑者"计划的落实、延伸与拓展,必将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技术升级,达到效率提升,进而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领跑者"基地建设一年,扩容已经成为必然,也成为业内一致的呼声。
 

  6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下达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将2016年新增光伏电站的规模指标划定为18.1GW,将光伏"领跑者"基地规模指标定为5.5GW,这一指标额度是2015年大同"领跑者"示范基地的5倍之多。冬奥会光伏廊道等8个光伏领跑技术基地纳入建设范围。
 

  过去一年,整个产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刷新转换效率世界纪录,量产效率提升明显。从首个"领跑者"基地--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的建设情况来看,17%及以上转换效率的组件产品市场份额在大同一期领跑者项目中占比约70%。究其原因,近两年,组件产品技术革新更快,率先向市场推出具备经济性的高效产品,更好地支撑了领跑者项目发展。一股追求创新、推崇工匠精神与精益制造的氛围在整个行业迅速复苏,光伏产业多了一份专注与静气,同时也逐渐告别了过去拼资本、比规模、抢速度,以快速造富和大干快上为一切法则的"规模效应"时代。而在日渐规范的市场里,那些曾经显得低调沉默,但十数年里始终专注于创新发展的企业,开始在光伏产业发展的新时期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旺盛的生命力。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