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要求中国改善能源环境发展太阳能这一朝阳产业取代传统能源。
但随着政策的扶持、光伏产业快速成长带来的投资风险等问题值得重视。目前,对光伏产业投资风险领域理论缺乏,可操作性适用性较差,不能科学、全面、有效地评估光伏产业投资的风险水平。
加大技术投入
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推动企业成本不断降低,核心技术还决定着产品的性能且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产品的定价权。也是投资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过去几年我国的太阳能电池行业同中国某些行业的经历一样,都只是充当着代工的角色。一面国内太阳能企业由于生产的核心技术有限,只能依靠从国际市场高价进口多晶硅等原材料;另一方面面生产出的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又几乎都已平价低利润的形式销往国外。
高成本低售价,就导致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利润越来越低,动用国内大量的人力资源还有能源就仅仅只能换来微乎其微的代工费。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光伏企业只有充分的掌握其产业的核心技术才能推动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能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企业要走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战略发展道路。政府对光伏产业的的正确引导,让企业将发展的重点落到自主创新研发上,为此可以先重点首先补助一些大企业着重发展一些龙头领先的企业,广泛吸纳相关的高技术人才,加大人力和财力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的能力、核心技术水平和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我国争取争长远的利益。其次,政府应该以奖励的手段刺激企业在技术工艺上进行创新,如在给创新企业以税收减免等鼓励政策。
光伏研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涉及很多的实际操作演示,需要专业实验室和实际操作基地,因此光伏学科必须是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教育体制,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相互结合,在这样的教学、操作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利于光伏产业发展的人才。企业有了高端人才,才能设计制作、创新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自身实力,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保基金等追求高稳定性和低收益的资金也可投入光伏建设,打破光伏产业的金融瓶颈。
扩张市场
面对欧盟等国家的“双反”政策带来的威胁,国内光伏企业必须要扩张国内市场,抵御欧美的制裁。增加产业利润,从而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中国光伏产业从开始就是两头在外对外高度依存的,在2010年以前几乎全部的组件和产品都是靠出口销往国外欧美市场,在2011经过政策的调整虽有下降但比例仍然高达百分之九十。
面对欧美等国的双反制裁,我们必须要扩大国内需求,以抵御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加之光伏电池价格的下降和国内需求的增加为国内需求的拉动增加了机会和条件。开辟和扩大国内市场,可以抵御美欧的“双反”还可以增加国内光伏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光伏产业热盼的产业政策配套细则应尽快颁行,为进一步规范国内市场秩序,相关的政策像《太阳能光伏行业准入条件》也应该尽快出台。
另一个应对双反的对策就是开辟欧美之外的国际市场,东盟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对光伏产品潜在和现实需求的增长,为开辟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据NPDSolarbuzz的数据调查显示,在第四季度5.3GW需求的拉动下,2012下半年亚太地区光伏产品需求预计比前年猛增80%;2013年亚太地区光伏市场需求有望增长至13.5GW,比2012年增长50%。而据机电出口商会的数据,2012年全年我国光伏产品对欧洲出口总额为111.9亿美元,同比下降45.1%,对东盟和非洲地区光伏产品出口则分别增长22.1%和10.9%。
总体而言,许多后发新兴市场经济体电力缺口巨大,但传统火电站建设周期长,资金要求特别高,且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特别高。我国光伏产品凭借设备价格比这些国家低廉、可分布式发电、维护相对简易且不存在市电定价问题困扰等优势,在这些国家发展潜力很大,因此现阶段我们要努力开阔市场,以抵御欧美等国家的双反制裁带来的影响。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