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非洲国家在政治上获得独立后,实现经济独立、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作为正在奋力崛起的经济体,非洲在发展当中遇到最重大问题就是电力问题。据了解,在非洲,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没有电力,也就是说,非洲无电人口大约有6.21亿。而且,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利比亚、马拉维和塞拉利昂等国家,非洲无电人口率高达90%以上。原国务院参事、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电力是整个经济的基础,没有电力就没有现代文明。在这种情况下,非洲必须把发展能源作为重要任务。
回看中国,中国在短短三十年内发展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有很多教训。中国能源消费主要来自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占比极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这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样的发展道路已经证明不可取,所以中国正在进行能源革命,调整能源结构。正走在十字路口上的非洲,走怎样的能源发展道路是摆在其面前的严峻挑战。"石定寰说。
可再生能源在非洲是方向
由于地处赤道两侧,非洲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除了太阳能以外,非洲还拥有丰富的水力、风力、地热、生物质等资源,这些都为非洲可再生能源发展奠定了基础。去年,《巴黎协定》靴子已经落定。《巴黎协定》以"国际自主贡献"的方式,建立清晰、透明的机制,使得各国朝着同一目标和各自设定的贡献值而努力,非洲在自主贡献的报告中,提出把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非洲很多国家,可再生能源利用已经被列入长期规划。
从外部环境看,非洲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的条件也基本成熟。全球可再生能源已经步入发展新阶段,技术日新月异,一些比较廉价的能应用技术正在逐渐形成。大批广泛应用、技术成熟、系统稳定、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有大量生产能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品非常适应非洲广大农村地区。"所以我们认为要解决非洲的能源问题,应该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作用。"石定寰指出。
石定寰介绍,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非洲发展可再生能源还不能像中国一样展开自主研究,最便捷的途径是,与技术成熟的国家展开合作,通过技术转移、产业合作和搭建金融平台来加快先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
再看国内,中国拥有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强大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能力,现阶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制造业产能过剩情况已显现,中国有加强与非洲可再生能源合作的迫切需求。在欧洲和美国市场需求由于双反而大幅削减的情况下,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可再生能源产业走出去,非洲将成为市场开发与合作的重点。
对非合作多层次、全方位
"中非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南南合作项目"的诞生就是为了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在非洲的落地与发展,提高非洲可再生能源使用量。据了解,"中非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南南合作项目"是由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设计,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作为中方执行机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中国方面活动的管理,并联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国际小水电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参与实施。在石定寰看来,对非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非常有必要,可实现双赢局面。
同时,在联合国支持下,国家科技部联合非洲一些国家正筹备建立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中心。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中心,一方面,可以向非洲提供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技术、产业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非洲国家逐渐掌握技术,推动非洲本土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的发展,而不是一味依赖进口。
对非洲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既要有大型电站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分布式系统的建设或一些独立能源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在石定寰看来,非洲发展太阳能户用系统或微电网系统,将成为未来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实现多数人口,特别是边远地区人口的供电问题。非洲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并没有大片的城市群,农村地区较多,且分布相对分散,建设大电网的需求并不迫切。石定寰认为,非洲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来解决非洲当前能源的需求问题。"我觉对非洲不仅仅要技术转移,更重要的是对非洲人才的培训。技术转移应以人才为依托,应该有意识的在能源领域培养非洲在华留学生,因为他们既懂业务又了解双方国情,可以促进两国交流合作。另外,还要培养一批管理人才与企业技术骨干、技术工人,这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在非洲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石定寰强调。
对于中资企业来说,参与对非技术转移项目,可以促进产能进一步的释放,充分利用非洲的广阔市场,促进产品或技术在当地的应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中资企业对于非洲国情、政局不甚了解,对于非洲国家的政策、发展规划、内部管理制度知之不多,给投资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成为中国企业扎根非洲的重要障碍。如何降低投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石定寰认为,"走出去"的企业要善于学习,多去了解和掌握非洲国家的各种经济、社会、政治各方面的信息。同时,应该建立起合作网络体系,要多发挥本地人的作用。
虽然存在困难,但是中资企业在非洲市场的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一方面作为非洲国家战略性合作伙伴,中国可以利用政府间计划,引导中资企业参与非洲能源建设。另一方面,中资企业可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包括全球性金融机构,把各种基金调配起来,为建设非洲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石定寰这样建议。
加强引导避免孤舟出海
石定寰指出,中国企业进军非洲的最佳方式是强强联合、抱团出海。"现在我们在积极推动建立中国和非洲可再生能源联盟,通过联盟把企业组织起来。"另外,对非合作,中国政府还应统筹规划,要有新招、新策略,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打好组合拳,避免各自为战。石定寰建议,"最好能委派专家参与到当地项目规划过程当中,通盘掌握非洲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
石定寰强调,"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制定规矩。企业'走出去'不要打乱仗,要控制好产品质量、建设良好信誉。政府要对'走出去'的企业有信誉记录,大力扶持信誉良好的企业,终止信誉差企业'走出去'资格。政府加强监管的同时要组织一些培训,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维护中资企业合法权益。"
对于未来的规划,石定寰介绍,"目前我们正在推出'告别黑暗,共享阳光'计划,也刚好契合联合国提出的'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倡议(SE4ALL),这使得'告别黑暗,共享阳光'目标在非洲更加现实。"据了解,他们准备在联合国的大框架下,联合其他力量共同来开展"告别黑暗,共享阳光"计划,让可再生能源真正"点亮"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