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这颗高原明珠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数据显示,西藏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左右,年均太阳辐射6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截至目前,西藏全区已经建设完成光伏发电站14座,其中,拉萨市已经建设完成光伏发电站3座。另有4座电站通过审批即将开工建设。在西藏,发展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不仅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更能保护这片“净土”。
据悉,新能源将作为一个专项规划出现在西藏‘十三五’的规划编制中。未来十年,西藏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规划的总投资将达数千亿元。
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该负责人举例说道,日喀则光伏电站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后,大大改变西藏电网对该区域供电不足、电压不稳定的局面,每年可满足日喀则10万余户农牧民家庭生活用电,每年还可节约煤炭7600吨,减排二氧化碳13800多吨,对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据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西藏全区光伏发电站共14座,分别分布在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四个地区。其中拉萨已经建设完成光伏发电站3座,分别位于当雄县和林周县;日喀则已经建设完成光伏发电站3座;山南已经建设完成光伏发电站7座;阿里已经建设完成光伏发电站1座。
该负责人透露,由于拉萨市大部分区域太阳能资源优势明显,目前将有4个光伏发电站通过审批批复即将开工建设,这4个光伏发电站分别位于拉萨市林周县、达孜县、尼木县和墨竹工卡县。“总体来说拉萨市东南部及东北部区域的太阳能都是比较丰富的。”该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对日照时间有所要求,目前全区已经建设完成的光伏发电站和即将建设的发电站都选址在全年平均日照时间均在1600小时以上的地区;光伏发电站的选址需具有靠近向阳面、靠近变电站、交通方便等优势。
近年来,国家将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放到国家能源建设开发战略的优先地位。“十二五”时期,中国坚持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利用相结合,积极推进太阳能多元化利用。在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荒漠和闲散土地资源的地区,以增加当地电力供应为目的,建设大型并网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项目。鼓励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加大太阳能热水器普及力度,鼓励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太阳能采暖和制冷、太阳能中高温工业应用。在农村、边疆和小城镇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和太阳房。
光伏照亮扶贫之路
西藏由于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偏远、高寒、地处边境等广大农牧区生产生活用电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在国家支持下,近些年西藏不断加大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先后实施了“阳光计划”、“科学之光计划”、“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金太阳工程”等太阳能推广示范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其中,通过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就解决了西藏自治区13万户、52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实现了行政村通电率100%。
西藏自治区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处长王春艳介绍,西藏把握国家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有利时机,将西藏自治区偏远无电地区用电作为重要问题,确定了以“金太阳”示范工程为主,电网延伸和小水电建设为辅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方案,于2012年在西藏自治区实施了“金太阳”村村通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截至目前,“金太阳”示范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免费发放太阳能户用光伏系统18.4万余套,建设离网光伏电站62座,总装机达50.78MW,有效解决了13万户、52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此外,工程还改善了16.07万户、79.3万人的用电质量,实现了行政村通电率100%的目标,这意味着西藏全区无电人口生活用电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彻底告别了无电生活。
探索太阳能应用“西藏模式”
虽然西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农牧民居住分散,平均每平方公里1-2人,且广大牧区人口流动性大,流动范围广,实际生活用电功率较小,固定的电网建设成本极高且不能适应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要求。另一方面,西藏地区地貌地势复杂,海拔高氧气稀薄,复杂的环境也给光伏电站的安装及运营带来考验。运营时间已久的光伏电站需要定期检查维护。
结合西藏实际,西藏地区的太阳能应用和发展应该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明确发展目标,有力推进实施,继续探索适合广大农牧区生产生活的太阳能应用新模式。
第一,开展太阳能光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虽然西藏太阳能供热已经有多年历史,但是太阳能采暖工程的研究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太阳能光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节能降耗、降低对一次性能源的依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天然气和太阳能混合供暖示范项目的实施,西藏农牧区民居太阳能采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项目,太阳能中温光热技术在藏药生产、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都很有现实意义。
第二,实现光伏与建筑的结合。光伏建筑一体化不仅能够实现建筑节能,还能够降低成本,还将改变光伏发电在主流能源中的从属地位,对于西藏来说,这一部分的工作刚刚起步,西藏的建筑要穿上绿色节能的“外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前景可期。
第三,建设风光、水光互补发电站。风光互补发电站实现了全天候的发电功能,比起单用风机和太阳能更经济、实用,可以有效解决西藏边远牧区、边防哨所、无电地区的用电。西藏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在“十二五”能源规划中,西藏以水电站建设为主、新能源互补、积极开发太阳能的策略,这为水光互补电站建设带来了机遇,通过两者的协调运行,能够为电网提供较优质的电力电量。
第四,建立健全光伏光热市场服务体系和管理标准。建立健全光伏光热市场服务体系,建立长效的后期运营维护机制,制定高寒地区光伏光热产品质检标准,开展西藏高原地区光伏系统废弃蓄电池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第五,引进新型太阳能技术、产品,发挥示范效应。在西藏这样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做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示范,引进新型太阳能技术、产品,通过集成再创新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在推广技术和产品的同时,传播利用新能源、节能减排绿色的理念。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