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若干政策的鼓舞,以及每逢年底“抢装”的影响,近期,市场中的光伏组件愈发紧俏,甚至价格也出现了2%-3%的上浮。一位从事光伏电站EPC业务的商家向记者介绍,“一段时间以来,知名大厂基本都在满产满销。所以,现在想买组件还得求人”。
但蹊跷的是,这一发生在下游的状况却并未引发光伏原料端——多晶硅价格的波动,相反,在商务部“58号文件”已落实,以及下游需求高涨的双重拉动下,去年11月份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反倒出现了轻微下跌。
主要来自韩国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报告显示,去年11月,我国大陆地区多晶硅进口量再度破万,达到10028吨,环比大幅增加33.6%。其中,当月从韩国进口量重新回到峰值,达到4687吨,占比为46.7%。
报告显示,2015年11月我国大陆地区从韩国进口多晶硅的均价跌至16.93美元/千克,环比降幅为2.5%,而同期从美国和德国月进口均价均为上涨,只有韩国跌破15美元降至14.20美元/千克,导致当月整体进口均价下滑。报告认为,自韩国进口量的增减和进口价格的涨跌对进口总量和均价都起着绝对主导作用。
2015年11月自美国进口多晶硅量虽环比减少11.1%至474吨,但其中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口达到331吨,占比明显回调,高达69.9%。
值得注意的是,当月从台湾地区转口进入大陆的多晶硅量达到1004吨,在当月总进口量中占比仍高达10.0%,其已经连续五个月超越美国成为大陆第三大进口地区。
去年前11月分国别进口数据显示,前11月累计总进口量106447吨,同比增加14.5%,其中自韩国、美国、德国、我国台湾地区四个地区共进口多晶硅8766吨,占总进口量的87.4%。其中,从韩国进口量为4687吨,占总进口量的46.7%;从美国进口量为474吨,占总进口量的4.7%;从德国进口量为2601吨,占总进口量的25.9%;从我国台湾地区进口量为1004吨,占总进口量的10.0%;其他地区进口量为1262吨,占总量的12.6%。
去年11月从韩国进口多晶硅量为4687吨,占当月总进口量的46.7%,环比大幅增加52.0%。报告显示,从韩国进口量再度回到峰值附近,主要是由于韩国检修企业恢复生产,供应量恢复正常所致。
去年1~11月,我国大陆地区累计自韩国进口多晶硅45902吨,占总进口量的43.1%,进口量同比2014年大幅增加42.8%。韩国的主要出口企业OCI和韩国硅业(Hankookilicon)的税率仅为2.4%和2.8%,反倾销税对其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故韩国在2014年5月超过美国和德国,一跃成为我国大陆地区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并连续一年以上保持首位。
去年11月自韩国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689吨,仅占当月从韩国进口总量的14.7%。同时,当月自韩国进口均价跌破15美元降至14.20美元/千克,环比降幅为6.2%,同比跌幅为30.5%。以上数据看出,一方面,“58号文件”严格执行后,韩国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规避反倾销税有所收敛;另一方面,由于“双反”对韩国反倾销惩罚幅度过于微弱,韩国无论是以一般贸易方式或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到中国大陆,对其都毫无影响,故可以一再压低价格倾销。可见,韩国在进口价格或进口量方面都严重冲击着国内多晶硅市场,因此,对韩国倾销进行复审应及时提上日程。
国内多晶硅仍有库存
据硅业分会统计,截至2015年底,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仅剩13家(不包括陕西天宏和昆明冶研两家检修企业),新增产能3.1万吨,淘汰落后产能7500吨;截至2015年底有效产能共计18.8万吨/年,较2014年净增2.35万吨。受进口低价倾销影响,多晶硅企业均开足产能降成本,2015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达到16.9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8.0%,较2013年更是大幅增加101.2%。分季度产量数据来看:2015年1季度产量3.7万吨、2015年2季度产量4.1万吨、2015年3季度产量4.3万吨、2015年4季度产量4.8万吨,产量按季度逐渐递增。单纯按总产量和总产能计算,2015年全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利用率达到90.9%,较2013年高出10.7个百分点。2015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增加3.1万吨/年,新增扩产产能包括新疆特变2000吨/年、洛阳中硅5000吨/年、新疆大全6000吨/年(冷氢化)、四川永祥11000吨/年、亚洲硅业7000吨/年,淘汰产能7500吨/年,包括内蒙古锋威6000吨/年、新疆合晶1500吨/年,因此截至2015年底净增产能2.35万吨/年。截止到2015年底,超过万吨产能的中国多晶硅企业达到六家,分别为江苏中能(6.8万吨/年)、新疆特变(2.2万吨/年)、洛阳中硅(1.5万吨/年)、四川永祥(1.5万吨/年)、大全新能源(1.2万吨/年)、亚洲硅业(1.2万吨/年),这6家企业的产能共14.4万吨/年,占国内总产能的76.6%,2015年这六家企业的产量共13.2万吨,在全年总产量中占比达到78%,其中仅中能一家产量占比达到43%。
从各企业生产情况看,江苏中能6.8万吨/年多晶硅产能维持正常运行,目前改良西门子法生产装置已经保持每月6000吨以上的超负荷运行,千吨硅烷流化床实验线在维护研发阶段。新疆特变除2015年4月份经历半个月的正常检修外,一直处于满产状态,目前每月也处于超负荷生产,尤其是从下半年开始,每月产量维持在2000吨/月以上,居国内产量第二位,占国内总产量的13.1%。洛阳中硅于2015年8月份进行正常停产检修半个月,产量稍减,但全年产量依然位居国内第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亚洲硅业在2015年9月份3期7000吨/年的扩产产能正常运行后,每月产量也达到千吨以上,同时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列居国内先进企业行列。其他多晶硅企业除个别正常停产检修外,均维持满产状态。虽然2015年下半年下游光伏产业从硅片生产环节开始逐渐回暖,对多晶硅的需求量也有所拉动,消化了部分积压库存,库存量同比减少60%,但由于受到进口多晶硅量价压制以及国内多晶硅企业满产的影响,截止到2015年底多晶硅生产企业中仍有6000吨左右的硅料库存剩余。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