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国企为何做不好光伏?
  
  命运多舛的江西赛维LDK,迎来了新的接盘侠!
 
  7月13号,易成新能发布公告称,与其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煤)联合一道,确定成为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的重整投资人。
 
  平煤作为一家以能源化工为主的、隶属于河南省人民政府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我国品种最全的炼焦煤、动力煤生产企业和亚洲最大的尼龙化工产品生产企业。2013年,平煤入主易成新能,将这家主营晶硅片切割刃料的公司定位为其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平台。
 
  平煤重组江西赛维,这又是一桩国有企业拓疆光伏行业的新鲜案例。近年来,在能源格局大调整背景下,多元化跨界资本纷纷染指光伏产业,其中,有钱又有势的“国家队”无疑是一支引人瞩目的强劲力量!
 
  但可惜的是,在光伏生产、制造领域,民营企业却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国企进入光伏败退最终败退的倒是屡见不鲜。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国企真就做不好光伏行业么?
 
  华夏能源网特别梳理了几个国企进入光伏行业的失败案例,现在就让我们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国电集团
 
  2008年,国电集团在宁夏石嘴山成立了国电宁夏太阳能公司,10月28日开工建设了5000吨/年的多晶硅项目,该项目占地670亩,总投资约50亿元。就此,国电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华丽丽上场了,多晶硅原料提纯项目是高调迈出的第一步。
 
  而到了今年7月,短短半个月之内,国电集团就两次清理其光伏资产。先是7月4日,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向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科环”)发行股份收购其持有的国电光伏有限公司90%股权;然后是7月17日国电集团将国电兆晶光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晶光电”)51%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出让,挂牌价格1.38亿元。
 
  国电光伏最近几年经营状况不佳,2015年8月停止了全部生产和研发活动,2014年亏损1.59亿元,2015年再亏12.76亿元,2016年前五月亏损4316万元。兆晶光电近年来也经营不佳,截至去年末总资产7.1亿元,总负债5.86亿元,负债率达82.5%。
 
  究其原因,据国电科环2015年财报称,公司面临着光伏产品竞争加剧和基础建设高投入的双重压力,电池片制造等业务逐年下降,资金匮乏。
 
  二、江苏舜天
 
  苏舜天光伏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天光伏”)成立于2007年,“是个十分有钱的公司”,其母公司舜天国际集团2010年5月与江苏国信投资有限公司合并后总资产高达140亿美元。舜天光伏最辉煌的时候一年光伏组件出口销售额曾达上千万美元。
 
  就是这样一家“不差钱”的公司,2015年初,迫于经营压力,陆续关闭了光伏业务。究其原因,据舜天光伏内部人士称,舜天光伏以对外出口为主,自2012年欧盟对华光伏“双反”以来,舜天光伏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就大幅收缩,由之前的年出口50兆瓦一度缩减至2兆瓦。
 
  另一方面,隶属于国企的舜天光伏内部的体制弊端也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阻碍。国企内部科层制结构,流程复杂繁琐,导致决策常常带有滞后性,一个项目流程走下来,可能会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容易错失商业时机。
 
  而光伏行业对政策有较强的依赖性,加之是新兴产业,政策变动较大,这就需要企业决策要紧跟政策变动,及时灵活地适应政策导向。显而易见,体制僵化的国企在这方面远远不及小巧精简的民营企业,也不及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现代化企业。舜天光伏在国企病的掣肘下,项目进展缓慢,经营状况欠佳,最终不得不憾别光伏行业。
 
  三、中国铝业
 
  中国铝业公司是国家授权的投资管理机构和控股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截至2007年10月,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800亿元。2013年1月份,中国铝业与宁夏发电集团签署增资协议,通过分步收购将合共持有宁夏发电集团70.82%的股权,开启了进军光伏行业的征程。
 
  然而短短两年,2014年12月18日,中国铝业宣布拟以1元挂牌价剥离旗下硅产业不良资产,意味着中国铝业在进入光伏行业短短两年之后最终退出。该次挂牌交易的四家光伏子公司,主要业务为硅材料或硅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高纯硅、多晶硅、单晶硅等。
 
  据行业人士分析,对光伏子公司的剥离是当时深陷亏损的中国铝业想到的脱贫解困办法之一,早在2012年,中国铝业就巨亏82.3亿元,并且在过去5年累计亏损额已经超过百亿元。另外,2012至2013年是光伏行业的寒潮期,许多企业纷纷陷入困境甚至倒闭破产,行业大势也使得中国铝业不仅难以借光伏子公司扭转困境,反而成为一大包袱,最终不得不挂牌剥离。
 
  四、保定天威集团
 
  保定天威,成立于1958年,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拥有16家子公司,遍布北京、河北、吉林、四川、江苏、河南等国内省市及境外的德国,业务涉及光伏、风电和输变电等多个领域。
 
  2008年天威集团正式并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而兵装集团则是世界500强、中国企业30强企业。2000年,天威创建了第一家光伏新能源企业“西藏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进入光伏行业。
 
  2011年始,国内光伏行业遭遇产能过剩、价格低迷的严峻形势,保定天威资金枯竭,债务越来越多。2016年1月8日保定天威被保定中院裁定进入破产重组,作为光伏新能源领域的“国家队”成员之一,其负债率高达943%。
 
  五、云南天达光伏
 
  在光伏行业,云南天达可谓是赫赫有名。其前身是云南半导体器件厂,1978年开始研制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在近30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累计安装数万高质量的太阳电池发电站(系统),遍及中国大陆,广泛用于民用、商业和工业领域,为中国的太阳能利用的推广和环境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2002年起,全球光伏产业步入高速成长期,而云南半导体器件厂则开始了漫长的企业改制,令其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2005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在原来云南半导体器件厂的基础上设立了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兵器集团太阳能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平台,计划在2008年进入国内太阳能电池企业的前三位。
 
  但是,事与愿违。2011年,受欧洲光伏市场补贴下调和产能过剩的影响,中国光伏产业遭遇寒冬。受此影响,云南天达的经营状况陡转急下,公司当年亏损达到9481.29万元,2012年亏损更是增加到1.5亿元。
 
  最终,未能“幸免遇难”的天达光伏在2012年底全面停产。如今的天达,电池存货、生产设备被拍卖,公司还在一宗官司中“隐匿财产规避执行,转移财产规避执行,其它规避执行,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违反限制高消费令”被列入了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往日的辉煌早已经雨打风吹去,令人唏嘘不已。
 
  【结语
 
  看完上述几个“国家队”败走光伏的案例,不知道各位有何想法。光伏产业突飞猛进的大潮中,有成有败、有失有得,有钱又有势的国企,并不能一帆风顺,反倒是众多艰难创业的民企在摸爬滚打中迅速做大做强了。国企要想在这个新兴的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市场开拓、体制改革、产品优化等方面,要做的还很多。
Copyright © 2011-2014 艾莱光伏·市场周刊
艾莱光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