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再度发难 光伏大省江苏将成最大受害者
艾莱光伏网讯:11日,天合光能宣布退出欧盟价格承诺机制,转向通过海外工厂满足欧盟市场需要。此前,欧盟于5日发布公告,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启动日落复审调查。业内人士担忧,当前欧盟经济整体不景气,此次调查很可能以延长“双反”措施收场。欧盟再度发难,光伏大省江苏将成最大受害者。 失去的欧洲市场
2013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堪称全球最大一起贸易争端,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如今“双反”措施即将到期。此前欧盟曾是我国光伏太阳能最大市场,中国七成光伏产品销往欧盟,但目前已减至两三成。江苏光伏产品对欧出口与全国大同小异。
由于欧盟对华发起的“双反”调查几乎涵盖光伏太阳能产业所有产品,欧盟贸易政策的改变深深牵动我省光伏企业的神经。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人士说,案件涉及江苏企业100多家,出口额近百亿美元。在反倾销7家强制应诉的中国企业中,江苏就占3.5家,包括尚德、天合、旺能及晶澳在苏关联企业。
“我们公司2009年兴办,欧盟原是主要目标市场,最多时一年销售超过50兆瓦,出口额4000多万美元,主要是意大利、德国和丹麦,效益也不错。但后来卖价一路下滑,2011年每瓦还超过1美元,2012年就降到0.6美元左右。而在2013年欧盟发起‘双反’调查后,我们只得退出。不堪逐年加重的亏损,去年9月公司已关门歇业。”南京市溧水区一家光伏企业原老总告诉记者。
被迫从欧盟撤退的光伏企业还有很多。扬州也是重灾区,作为该市代表性企业,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对欧盟出口也从原先占出货量的六七成几乎变成零出口。
“欧盟由于受经济不振、市场趋于饱和等因素影响,纷纷取消补贴政策,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不断找麻烦。”南京海关统计处处长唐仁军说。
西方不亮东方亮
欧盟光伏太阳能生产企业眼前日子不好过。天合光能的欧洲客户、合作伙伴,这几年有的关门,有的难以为继,有的不得不将项目延期。江苏环太集团董事长王禄宝说,“德国、瑞士等光伏产业发达国家的企业最近纷纷倒闭。我们公司从2011年到今年上半年虽然一直亏损,但欧洲企业倒闭成为新的商机,我们引进设备加快产品升级。”
业内人士说,江苏光伏生产成本本来已与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相差无几,而这些国家和地区不受制裁,价格可以是每瓦0.53欧元出口,欧盟进口商自然更愿意把订单交给它们。
根据两年前欧委会与中国光伏行业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天合光能自2013年12月6日起,被征收47.7%的反倾销和3.5%的反补贴税。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如果欧盟再次挥舞“双反”大棒,中国企业出口欧盟的产品将失去竞争力。
因为欧盟市场门槛持续高筑,对江苏光伏企业而言,这个市场的重要性远不如过去。江苏环太集团今年产量将达1.8吉瓦,内外销各占半壁江山,但没有一块电池板销往欧盟,韩国、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已成公司新拓展市场。天合光能则启动内销,扩大美国及新兴市场销售,同时建海外工厂,抵消欧洲和日本需求下滑的影响。
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更是把欧盟市场当成鸡肋。6月初,欧委会宣布对阿特斯等3家企业征收平均47%的高额关税,这使得阿特斯不得不由中国向欧洲供货改为海外工厂供货。
跨越增长的极限
破解欧盟的贸易壁垒,高朋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高级合伙业内人谢向阳呼吁,国家有关方面和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据理力争,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尽快形成合理的产业政策,避免整个产业因国际市场改变而出现大起大落。
得益于光伏太阳能新政的出台,国内太阳能产业今年渐渐回暖。但稍有回暖时整个产业就有过热迹象。“全球市场容量是55吉瓦,目前的产能是75吉瓦,大部分在中国。大家又在争着上项目、增加流水线。伤疤没好,哪能忘了痛!”王禄宝很是担忧。欧洲倒闭工厂的设备大多转到中国企业手上。省内一家太阳能企业表示,到明年底,计划将硅片产能从0.4吉瓦增至1吉瓦,电池片产能从2.5吉瓦增至3.4吉瓦,组件产能从4.3吉瓦增至5.63吉瓦。另一家企业老总称,到明年底,公司太阳能电池产量预计增加1.3吉瓦,达4.8吉瓦,组件产量提高1.4吉瓦,达6.1吉瓦。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表示,无论欧盟还是美国,其贸易保护政策对我国企业不失为一记警钟。“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人口红利、环境红利、市场空间已充分释放,但任何产业的增长都不是无限的,光伏也不例外。”他认为,调整路径,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实现新一轮增长,才是跨越贸易障碍的根本之道。
今年二季度,天合光能多项数据破了纪录:光伏组件出货量从4.4吉瓦—4.6吉瓦增至4.9吉瓦—5.1吉瓦,同比增长33.9%—39.3%;净营业额达7.2亿多美元,同比增长近四成。轻资产模式下的产能扩张,重视技术开发,推出应用先进IBC技术的高效能电池,加上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使天合光能保持生产灵活性,取得可观收入。
|
Copyright © 2011-2014 艾莱光伏·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