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力 清洁能源迎来大发展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些重大决策的本质,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绿色转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国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比如,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等,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动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得到迅速发展,不仅为经济绿色转型探索出了有效模式和实现路径,也培育了新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然,也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循环经济理念尚未在全社会得以普及,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统计、服务等基础能力薄弱。循环经济规模有待扩大、水平有待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是支撑,链接技术是关键。因此,我国亟须积极探索新技术,大力发展风电、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切实促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是以科技为支撑,积极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挥能源科技的功能,针对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技术创新与研究,吸收发达国家成熟的能源开发技术和经验,大力开拓可再生能源市场,促进清洁能源的产业化发展,降低可再生能源开采和转化的生产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发展效益,优化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组合,为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创造活力。
比如,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积极发展趋于成熟的生物能源技术,可考虑通过公共财政等予以扶持,加强企业对能源技术的创新性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解决能源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缩短与国际能源技术的差距,实现能源技术高效快速发展。此外,还要积极关注尚未开发的新能源技术,并及时地将其科研成果进行转化。
二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低能耗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动低耗能产业的发展,减少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所在。要加大低碳能源产业的投资,注重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发展,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源效率高的产业,提倡使用低碳能源,大力发展非常规油气,减少煤炭石油的使用,实现落后产能稳步退出能源市场;同时有效监管高新技术、低耗能企业,在监督中促进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一,政府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以切实提高企业技术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装备技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高耗能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以节能技术研发、节能产品生产、节能咨询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良性发展。其二,对于从事节能研发和设备制造的企业,可考虑适当简化其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降低企业的审批成本,提高其节能研发和制造的积极性。其三,加强对高新技术、低耗能企业的资金投入,健全投融资服务体系,适当降低节能研发和节能制造企业贷款资金利率。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我国当前能源消费的现状下,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将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环境资源约束,减轻因经济发展对能源与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低投入、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注重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环境保护,降低污染排放量,将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等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延长能源产业链,推动节能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量,也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优化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加快技术研发,重点突破能源高效和分级梯级利用、污染防治和安全处置、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和装备,以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拉动消费需求,以优化政策和市场环境释放内需潜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广第三方污染治理等市场化新机制,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总之,能源消耗不仅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探索出一条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之路,强化技术创新理念,通过开发推广新能源,推广清洁生产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丰富完善环境标准立法,实施阶段性、渐进式的节能减排目标,缓解环境压力,最终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
Copyright © 2011-2014 艾莱光伏·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