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光伏电站将超150GW
 
  2015年7月23日上午,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主办的“光伏丝绸之路机遇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研究员王斯成带来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及电站质量提升分析》,他提出2020年光伏电站容量将超过150GW,这意味着今后每年的增长在20GW以上。以下是详细内容:
 
  市场机遇良好,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面对规模化发展的新时代,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国家能源新的发展路线图(如下图):


 
  图中反映了3个峰值: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达到顶峰;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顶峰45亿吨标煤(化石能源比例仍然很高),203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顶峰(化石能源比例减小、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2050年一次能源总量34亿吨标煤(上一版路线图的目标是50亿吨),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60%,非化石能源电力占总电力需求的91%,电力消费比重从现在不到30%提高到60%。
 
  为了满足国家能源转型战略,到2050年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27亿kW(2014路线图20亿kW,其中5亿CSP),其中20亿是光伏发电。
 
  预计到2020年,中国光伏总装机要由100GW达到150-200GW。平均下来每年的装机达到20GW;2030年达到25GW,2030年以后,每年装机达到80GW。
 
  2015年中国光伏市场预测
 
  2015国家能源局文件提出:
 
  总目标17.8GW,其中不包括自发自用和建筑光伏项目,也不包括能源局特批的基地项目(例如大同矿区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1GW);总目标包含1.5GW光伏扶贫项目;
 
  屋顶分布式光伏和自发自用项目不受配额限制;
 
  通过竞争方式配置项目资源。
 
  预计2015年全国装机将突破20GW,除了四川、海南、重庆外,其它省配额已经全部完成备案,并已公示。
 
  政策引导,优势凸显,分布式光伏发展利好
 
  政策鼓励分布式


 
  国能综新能[2014]40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提出:
 
  1)开发商可以自由选取“全部卖给电网,享受分区标杆电价”模式,或者“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避免了交易风险,不存在负荷不稳定和自用电比例问题。
 
  2)规范合同能源管理;
 
  3)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建设就地消纳的分布式光伏电站;
 
  4)允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向同一变电台区电力用户直接售电,电价由供用电双方协商,电网企业负责输电和电费结算;
 
  5)对于“自发自用”和示范区内光伏项目配额指标不受限制;
 
  6)电网接入和项目备案;
 
  7)融资问题:探索售电收费权和项目资产抵押贷款。
 
  政策调整后,分布式光伏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鼓励在废弃的荒地荒山荒坡发展光伏农业、光伏林业、林光互补、渔光互补、农光互补。

  分布式光伏需注意土地性质认证
 
  四部委(农业部中央农办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意见》提出租赁的耕地只能搞农业,不能改变用途;要求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国家林业局令(第35号)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也加强了林地使用的审批。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优势和问题
 
  优势:
 
  1、自发自用和建筑光伏不受配额限制;
 
  2、补贴将及时到位,优于大型光伏电站;
 
  3、各地对分布式光伏项目都有地方补贴,进一步提升了收益。
 
  问题:
 
  1、复杂性。商业模式、技术、匹配性问题,需要负荷分析。
 
  2、审批麻烦、不规范。在市、县一级备案,各地不同程度存在备案难和并网难的问题。需要国家政策进一步规范。
 
  分布式光伏启动并不理想,到今年上半年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大约1GW,需相关部门进一步解决制约问题。
 
  超过50%的质量问题由部件引起
 
  据统计,光伏电站出现的问题中,超过50%的质量问题是由设备和部件引起的;部件质量决定电站质量;另外近30%是设计问题(包括遮挡、直流线损、光伏整体匹配性等问题)。解决质量问题主要是注意部件质量,把好质量关;另外注意设计合理性。
 
  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尽快淘汰落后产能,解决产能过剩、低价竞争、整体效益不能传递到制造业的问题。目前效益都在终端、项目端,招标都是制造业低价竞争,影响到产业健康发展。
 
  领跑者计划推动技术创新
 
  2015年1月29日,能源局发布“领跑者”计划标准(多晶硅组件效率≥16.5%,单晶硅组件效率≥17.0,薄膜组件效率≥10%,功率偏差不大于2%)。起初预计达到这一标准的厂家不到10家,现实结果是仅在CQC认证备案的光伏组件厂家就有23家,逆变器厂家40家(大同基地)。国家公益项目、示范项目要求采用领跑者产品。
 
  低价竞争影响产业发展;高效产品、技术创新将成为主流
 
  从成本来看,制造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过去几年中,价格下降了90%左右(组件价格下降了86.4%,系统价格下降了86.7%,逆变器价格下降了90.5%,光伏电价下降了76.2%)。未来鼓励高效技术和产品,短期价格可能有所回升。
 
  国家不急于降低电价,给技术创新留有利润空间,这是一个好现象。而且现在来说,每瓦多少钱的成本已经很难再下降。实际上,我们过去一直追求在初始投资、造价、组件价格上降低成本,注重每瓦多少钱,现在我们说,我们实际最终追求的目标应该是LOCE(度电成本),每度电多少钱。
 
  LCOE=寿命期成本/寿命期发电量(元/kWh)
 
  LCOE是全世界光伏电站经济性的考核指标,降低LCOE是我们提高效益所追求的目标。过去我们只注意成本,并没有注意发电量。光伏发电不同于其他火电水电,在同样资源条件下,火电水电等发电量是固定的。而光伏发电是存在技术创新的,同样资源条件下,光伏发电量可以提高10%、20%甚至30%,应用层面的技术创新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不应只关注造价,要盯住提高发电量。
 
  降低电站度电成本(LCOE)的最新技术动态:
 
  1、光伏-逆变器容量比PVIR(即“投入产出比”,目前是1:2,未来还可以更高,净收益提高至少10%);
 
  2、带有“反向跟踪”技术的、高可靠、低成本的太阳跟踪器(投入产出比1:3,净收益提高20-30%)。美国Arizona州PhenixWBANNo.数据显示,不同跟踪方式全年太阳能收益也完全不同。与固定纬度角相比,单轴水平跟踪收益提高了23.1%;单轴跟踪倾纬度角提高了32.3%;双轴高精度跟踪提高了36.9%。高效电池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跟踪式光伏系统的效益。
 
  3、分布式MPPT或组串逆变器(成本不变,发电量提高3%);
 
  4、智能化运维: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减少故障发电损失(成本不变,发电量提高3%-5%);
 
  5、提高电站能效比(PR)还有5%的提升空间(从75%提高到80%)。
 
  总体来说,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将光伏发电项目的净现金流再提升40%。
 
  总结
 
  四项利好:
 
  1、中国已经是世界的光伏巨人;硅片产量占全球76%,电池60%,组件70%,完全有能力规模化发展光伏发电。
 
  2、中国能源和环境压力迫使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光伏发电,30年之内完成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前景乐观;常规能源为主转变为可再生能源为主。
 
  3、光伏发电通过应用技术创新降低LCOE(度电成本)还有很大空间,有望2020年实现平价上网,为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4、高比例波动性电力(装机≥50%,发电量≥30%)的实现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四项障碍:
 
  1、市场环境:补贴不到位(清理到第五批),三角债严重制约产业健康发展。
 
  2、外部条件:西部的电力送出通道和可再生能源优先,解决弃光问题;分布式发电的发展主要靠政策和制定游戏规则。
 
  3、全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利益集中在末端,低价竞争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必须加快优胜劣汰;组件的集中度不够,前16家产量占60%。
 
  4、融资难:2015年全国光伏市场总投资规模1600亿元,融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畅通的融资渠道。
 
  (解决不好就谈不上规模化发展,也是光伏制造业和开发商无能为力的)
 
  另外,质量问题、能效问题、可靠性问题、安全无问题、成本问题等等,是光伏开发商、制造企业的责任,需要所有光伏企业共同努力。
 
Copyright © 2011-2014 艾莱光伏·市场周刊
艾莱光伏网